-
日期: 2025-09-14 | 来源: 大米和小米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某音自闭症相关视频下,“国道”,“山林”,“保险”等暗示性词语频繁出现。
前段时间,8岁自闭症男童苍山遇难事件中,“故意遗弃”的猜测甚嚣尘上;甚至在大米和小米小红书分享的谱系女孩独自乘机的经历时,评论区也不乏“骗保”的恶意揣测……
这暴露出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内卷严重的社会评判体系下,特殊孩子的生命价值似乎被自动打了折扣,连父母之爱,都要随时接受“合理性”的审视。
不优秀的孩子,就不配得到父母毫无保留的爱吗?生命,一定要“有用”吗?
对此,《我的阿勒泰》中有段动人的对话。当文秀忐忑地问妈妈:“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一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母亲张凤侠指着远方的树说:“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是啊,生命本身就有存在的意义,无需任何附加条件。
枷锁与救赎
《目之所及》中最令人窒息的,除了悬疑线,还有母女之间扭曲的情感羁绊。
沈静(陈瑾 饰)将下乡时未竟的理想、回城后未雪的冤屈、婚姻里未得的温暖,全部转化为对女儿曲桐的控制欲。当曲桐把第一名成绩单递到母亲面前时,那双颤抖的手与沈静内心澎湃但表面冷漠的画面,比任何凶案现场都更具冲击力。
而曲桐,这个在母亲精神暴力中长大的女孩,面对自闭症女儿苏沫沫,毫不吝啬地表达了爱。尤其是曲桐在沫沫遗物前崩溃的画面,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
这个从未被母亲温柔以待的女人,却把此生最汹涌的爱,都给了一个可能永远不懂回应的孩子。这种超越理解、不计回报的母爱,或许才是对“生命价值”最有力的正名。
剧中其他几对母子关系及男性角色的集体失语同样值得深思。
苏牧心面对女儿窒息时的慌乱,曲立军(尹铸胜 饰)在妻子咆哮时的沉默,郝美丽(臧雪如 饰)父亲早逝留下的空缺,共同构成了当代家庭教育的残酷隐喻:
当父亲们或逃离或缺席,母亲们只能被迫走向极端——要么成为施慕仙(艾丽娅 饰)式的保护伞,要么变成沈静般的控制狂。这里涉及太多剧透,就不赘述了。
现实中,这种失衡在谱系家庭更为凸显。
大米和小米采访的案例中,自闭症孩子的干预陪伴全部由母亲独自承担的不在少数。
就像剧中苏牧心认为自闭症女儿的死是“解脱”的冷漠,与曲桐痛不欲生的绝望形成的尖锐对比,现实又中多少父亲正在用“工作忙”的借口,将孩子变成妻子一个人的战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