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18 | 来源: 最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赵典在印度一个城市旅行,当地人长得像中国人,赵典加上黑白滤镜后他们显得像一家人
他形容自己是孤立、孤独的。除了家庭环境外,幼儿园和小学读的寄宿学校、出国后的语言限制也成为他的心病。
寄宿学校奉行军事化管理,赵典记得一节游泳课上,老师把所有不会游泳的孩子聚到一起,一个个往深水里扔,等大家挣扎到不行时再拉上去。每逢周日下午开学,家长把赵典送到学校时,他都会逃跑。
去到新西兰后,由于语言不通,赵典的世界也同样封闭。刚到那里时,上课本来是件新鲜事,老师不断刺激学生接触新信息,激发学生对世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可赵典什么都听不懂,只想赶紧把课堂熬过去。那段时间,他唯一期待的事情是与中国同学一起玩游戏。
这些痛苦,赵典从未向父母提及,也没跟任何朋友倾诉过,大多时候,他都在一个人默默经历着。
消化孤独的同时,他的内心变得敏感,渴望更多情感支持。相比起国外的环境,他更能跟中国社会产生连接。
他喜欢汪峰,最爱听《存在》。有段歌词是这样写的: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
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
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结合MV看,这首歌犀利地表达出社会中弥漫的迷茫和痛楚,但又充满希望和力量。
听汪峰的歌和看社会新闻一样,赵典收获共鸣的同时常有种莫名的使命感,促使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的事情。这也成为他后来做心理咨询和创新教育项目的来由。
赵典渴望亲密关系,曾谈过9段恋爱。大三那年,他在纽约交换,跟一位美国女孩生下一个女儿。
一开始,对方既不愿堕胎也不想抚养,她太年轻,对新生命的到来手足无措。赵典主动提出养育孩子的要求,他把女孩接回家,为生孩子做准备。然而备孕过程中,女孩跟赵典的妈妈产生矛盾,一个人飞回美国生下孩子。
赵典最终与女孩分开,但他的父母给女孩买了一套房子,坐落在她父母的中产街区,她可以免费去住,等孩子上学稳定了,老人能帮忙带,也有更多感情支持。
如今,赵典的女儿已经10岁。他跟女儿保持线上联系,线下一两年见一次,去年带女儿去川西玩了一周。跟女儿相处时,赵典不会去评判她,而是提供更多正反馈。他希望女儿知道,即便他在远方,也依然爱她、支持她。
赵典还有个“儿子”,那是朋友送他的30岁生日礼物,一只松鼠玩偶。它“有生命、有思想”,赵典常跟他对话,不论走到哪儿都会带着它。比起自己离不开玩偶,他更相信“儿子”离不开自己。前几天,他把玩偶落在酒店,回去发现“儿子”的神情变得失落,“有点分离焦虑”。
松鼠玩偶当然不会说话、没有表情,赵典承认他的感觉是自我意识的投射。他依然期待着安慰和陪伴,不过比起从前,他不再惧怕孤独。
比起土拨鼠,他觉得自己更像马。
“马在我眼中,比较温和,它们眼睛里那种流出来的情感,都是比较柔软的、温柔的。马也不是食肉动物,它对这个世界没有太多的攻击性。”
就像马总在路上一样,土拨鼠仍愿做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他还年轻,他渴望上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