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0 | 来源: 上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大药厂为了能够尽快在专利期限内收回高昂的研发与行销等费用,会根据每种药的生命周期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新药上市阶段会细分市场,对医生采取密集的行销,然后找出并瞄准那些可能成为医生处方的早期采用者。成长期扩大市场、增加认知价值与促进品牌忠诚度。成熟期除了巩固既有市场,还可能会延伸产品线至新的客户群,因此药厂推出改良配方或是新药必须慎选时机进入,以弥补激烈竞争而失去的收益。
当然药品的定价始终存在争议。专利意味垄断,药厂的定价往往和成本的关联有限,而更依赖于病人愿意付出多少(willingness to pay),但是当一个人生命危险时,这名病人愿意为了救命付出多少?如果不是急性重症,慢性病的患者可能一生都需要用药,这也是为何大药厂的定价经常引人诟病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仿制的学名药厂经常被视为健康的药品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名药厂商对价格的破坏,往往也能吸引更多的客户。虽然很多人对诺和诺德的减肥药品趋之若鹜,但是因为价格高昂,只有少部分人能够负担。在诺和诺德犯下的低级错误后,已经有四家公司预计在2026年于加拿大专利到期后,立刻推出司美格鲁肽的学名药,预计将吸引更多人使用。进军加拿大学名药市场者包括诺和诺德的合作伙伴Hims & Hers Health,他们已经向加拿大当局提出学名药审核,并对外表示将展示“低价高效的减肥药品”,诺和诺德随后解除了与Hims & Hers Health的合作。
大药厂并非只能坐视专利到期,等待学名药厂商一拥而上,也有些策略用来应对这种情形,例如长青(evergreening)策略就是用来延长垄断力的方式。随著新药研发的费用与时间增加,大药厂往往觉得专利期间不足以获得足够的报酬,有些大药厂会在原专利快要到期时,用改良方式申请次级专利(secondary patent),例如对其配方、制造过程或是新的医疗用途申请专利,从而达成实质延展原专利垄断的效果。
事实上,生产Ozempic的制造过程十分复杂,其生物制剂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有著根本的差异,将之做成注射药剂并不容易。即使没有专利,诺和诺德依旧可以借由复杂的生产过程作为进入障碍,来减少竞争。其实不只诺和诺德,礼来药厂较晚推出治疗糖尿病的Mounjaro,也对肥胖症有效。而礼来自2020年以来光是在制造基础建设就已投资240亿美元,目的就是在构建较高的进入门槛。
缺乏专利保障大幅限缩诺和诺德的策略空间,而这正是传统大药厂擅长的地方。不过诺和诺德不是完全无计可施,除了长青策略之外,还是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利用不断推陈出新来保持领先地位,例如重新改良配方或改变剂量,推出所谓“新药”以维持市场领先优势。
这原本是大药厂在专利到期前,透过绵密的专利布局,让学名药厂商难以跨越各种专利地雷,但是如果运用巧妙的话,一样可以在专利到期后,采行类似的做法。例如诺和诺德可以扩充产品线,发展出在为患者提供改进的药物。大药厂可以透过行销团队,试图说服处方医生在原厂药专利到期前,以专用及更低价格为由,让病患转用新的低价产品。这样有助于大药厂减少被竞争对手抢占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医生对学名药的注意力,进而提高进入障碍,这些都是诺和诺德在无计可施中,可以亡羊补牢的方式。
※作者为作家,INSEAD 博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