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1 | 来源: 留学全知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留学生 | 字体: 小 中 大
随北京海淀的“卷”闻名全国。每年高考高分段选手比例能占北京全市的一半以上。
当然卷不动选择出国的,也大有人在。当孩子们的“卷”属性到了海外高中后,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我们采访了三位有低龄留学经历的朋友,一位正在申请中,另外两位分别就读于UCLA的商业经济专业和西北大学的新闻学专业。他们中有一路全面优异、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进名校的“牛娃”,也有生性散漫、很晚才确定学术志向的普通孩子。当然,他们也经历了所有中国留学生会遇到的文化冲击、社交困境以及新学习模式。
当低龄留学娃们畅所欲言,会给我们提供哪些启发呢?
(为方便阅读,后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出国后,
实际的课堂体验没有辜负自己的期待。”
讲述人:howhow(美本申请中)
我的“梦校”是MIT,最想学的专业是航天航空。可惜的是,中国留学生因为身份限制学不了这个专业,所以我转而申报了相关的物理专业。包括早申在内的三轮申请中,我预计共申请20个大学。
我所在的寄宿制私立高中位于马萨诸塞州。虽然毗邻大都市波士顿,但学校要求的是,需要家长申请才能离开学校周边的镇子。
尽管学校的限制严格,但爸妈对我的安全焦虑,从我一出国到现在始终没有停止过。爸妈反复叮嘱我的是,不要抽烟喝酒,更不能吸毒。他俩的工作都在中国,没法过来陪我,我身边陪读的家长的确也不太多。
校园里相对比较安全,出校园的话,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比如晚上尽量不要出门,提前查一查去的地儿是不是有很多流浪汉等。我曾经有过一次挺吓人的经历。那是个大白天,我去校门外边买咖啡。没想到一个黑人兄弟开车跟过来,摇下车窗问我“你单身吗?”我立刻跑回咖啡馆里,等他不见了才出来。
过圣诞节
我爸妈听了特别紧张,让我再也不要一个人出门。其实我觉得在外上学,时间表不可能和另一个朋友完全重合,也就避免不了单独出门的情形。我能做到的,就是不要打扮得像个学生,带好手机,随时盯着周围环境。
中学出国的主意,最初是由我提出来的。起因是初一初二寒暑假在英国私立中学的短暂留学生活,我被那里轻松的课堂氛围深深吸引了。和国内老师板板正正地讲课、学生一排排端坐着听课不同,英国中学课堂里有很多讨论,甚至和老师开个玩笑也未尝不可。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学习可以如此“好玩儿”。回想起国内的英语课堂,我回答问题特别积极活跃,背后还听同学透露过“老师不太喜欢你老说话”。两厢对比之下,我想自己更适合国外的学习模式。
到了具体的申请着手阶段,爸爸妈妈建议我去美国,因为美国中学对语言、绩点等方面的要求更严格一些。英语是我擅长的科目,托福考出了112分的好成绩。但因为脱产搞申请,学校里的课程、考试落了不少,我就去和老师们一一沟通如何弥补。好在老师们都挺理解通融的。
如愿来到美国读中学后,我实际的课堂体验没有辜负自己的期待。同学们发表的观点特别有意思,他们什么都敢说,讲出许多我从没想过的点。比起自己发言,我甚至更喜欢听大家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