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1 | 来源: 留学全知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留学生 | 字体: 小 中 大
大家讨论起来挺聚精会神的,有跑题的时候,但不会长时间“不务正业”。原因可能在于,每一节课的课堂表现都会计入成绩。班额只有10人左右,为了争取好成绩,基本上大家是抢着发言的。如果整节课一言不发,大概只能得个3分(5分为满分),对最终成绩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和国内相比,美高上课的时间的确短一些,但学习时间一点不短,可以说我在国内从没熬过这么多夜。原因一是作业量比较大,二是考试特别频繁。
我选的文科都是AP,隔天写一个paper。不要求字数,但要达到老师的要求和标准。不同老师的偏好也需要自己去揣摩,比如有老师要求写复杂语法组成的句子,有老师要求文本分析要深入。这边的英语课没有教材,大概每学期读三本虚构、非虚构类的名著。
每天的运动时间是下午3:30—5:30。我在学校舞团,这段时间主要在跳现当代舞。学校里不少同学的运动水平能达到运动员级别,我认识的大部分美国本土学生都是通过体育特长申上大学的。
跳舞剪影
除了学业上的辛苦外,我还遇到过被一个中国留学生造谣中伤的事儿。当时她拉着身边的中国学生一起孤立我。不过我不是很在乎,庆幸的是我还有不少外国朋友。
和外国人交朋友首先语言上不能有障碍,其次是自己要主动,多吃几次饭自然就熟了。文化差异的地方当然也有,比如美国中学生普遍觉得恋爱阶段发生性行为很正常。我们学校医务室桌子上摆满了避孕套。我一开始觉得好震惊,现在感觉只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
另一方面是,即便我英语再流利,也不知道美国孩子童年里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好在大家聊起来学校、老师的事儿,以及周围同学的八卦,立刻就无话不谈了哈哈。
总的来说,有自驱力的人才适合出来留学。中学留学最大的收获是,我更明白如何独立处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生病、人际冲突、学业压力等。等读了大学后,我会庆幸:怎么跟老师、学校沟通,怎么获取帮助资源这些能力,已经在美高锻炼过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弄懂了给老师写邮件用什么样的语气、措辞更容易收到回复,那么到了大学遇到同样情形也会更适应。
“留学生的下限比国内低很多”
讲述人:阿醋(就读于UCLA商业经济专业)
听说今年申请难度倍增,以我去年申上UCLA的经历来看,申请约等于考察“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加上“与学校、与考官的契合度”。大家常开玩笑说申请是一门“玄学”,玄就玄在很难有一个量化指标。换句话说,今年我用相同的背景再申一遍,未必能申上UCLA。去年拒了我的学校呢,今年却未必再拒。-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