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3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多名國民黨議員批評陸委會和中央部會刻意刁難,“賴政府嘴巴說不排斥兩岸交流,但實際上就是處處給台北市府穿小鞋”。
民進黨議員就質疑台北市政府“壓線送件中央”,形同壓縮中央合理審查時程,並重提蔣萬安在競選台北市長時曾稱“只要共機擾台壹天不停,我就不辦雙城論壇”。
雙城論壇起於2010年時任台北市長郝龍斌任內,與前上海市長、現任中國國家副主席韓正共同協商舉辦,每年由上海和台北兩地輪流舉辦,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改為視訊形式,拾多年來也從未中斷。
台灣政治評論員吳昆玉告訴BBC中文,今年的雙城論壇突然宣布延期“很不尋常”,雙方人員需要重新安排行程,非常麻煩,中間肯定有壹些雙方沒有談妥的事情。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告訴BBC中文,特朗普與習近平通話後,美中大事大致底定,現在本來是“相對好的時間點”進行兩岸對話。
他指出,如今論壇延期,接下來將是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10月25日台灣光復節,還有特朗普與習近平將在APEC會面,都是政治敏感時期,因此雙城論壇“錯過了9月很可惜”。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對BBC中文解讀,這次延期意味著賴清德政府抗中的策略、將中國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的說法,不為對岸接受,進而影響地方政府城市層級的交流。“雖然陸委會表明會發證,但因為高層次的抗中策略已形成兩岸交流的阻力,雙城交流仍延期。”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對BBC中文分析,這次風波反映了賴清德政府的態度,是既不想主動支持兩岸交流,但也不願直接表達反對,因此采取“技術性拖延”,讓雙方主辦單位來不及作業。“對民眾而言,好像沒有幹預;可是在真正負責的承辦單位眼中,冷暖自知。”
他警告,延期是壹個政治訊號,北京本來就對賴清德沒有期待,也不會與台北在中央層面有交流,現在連市級的雙城論壇也無法順利舉辦,北京的鷹派可能會因此更堅定認為“跟台灣交流沒有意義”,這才是台灣需要擔心的。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則告訴BBC中文,賴清德政府對兩岸交流“壹直以來都是持開放的態度”,這次陸委會也全力協助台北市政府人員取得簽證,反而是中國方面不斷利用機會阻礙兩岸交流,再藉此炒作台灣執政者阻止兩岸交流。
他舉例稱,從2016年至今,中國單方面阻斷學生簽證、觀光簽證等,再把過錯推給台灣,“類似事件已多次發生,這次的雙城論壇也是壹樣”。
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也說,陸委會最新說法是赴上海人員的證件已批准核發,而北市府說的是合作備忘錄細節尚未談妥,並沒有批評或責怪陸委會的意思,此事看來是“單純延期”。
唯壹官方交流平台何去何從?
2020年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到上海參加雙城論壇
雙城論壇歷經不同階段,反映了台灣政治和兩岸關系的變化。
2014年底,柯文哲當選台北市長,當時其親綠色彩曾讓中國大陸有戒心,後來柯文哲喊出“兩岸壹家親”,大陸才開了綠燈,於2015年首次赴上海參加論壇。
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當選總統,政黨輪替後,兩岸協商中斷,雙城論壇成為兩岸唯壹的大城市制度性交流平台。同年的雙城論壇在台北舉行,上海派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部長沙海林參加,遭質疑是對台統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