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3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22年,柯文哲最後壹年舉辦雙城論壇,也是爭議最多的壹屆,當年台北市議會要求“若共機、共艦持續擾台,不得動支此預算”,台北市政府秘密籌備線上會議,在會前叁天才公布。
蔣萬安上任市長後,參加過兩次雙城論壇,若今年仍能舉行,將是第叁次。
翁履中分析,雙城論壇在歷史上的定位,可以說是兩岸制度性交流的壹個關鍵參考,但是未來恐怕不由台灣決定。“北京如果覺得沒有必要再辦,它可以隨時停掉;反過來說,就算台灣想繼續推,北京若不願意,雙城論壇也走不下去。”
他表示,兩岸關系的結構性差距已經與過去不同,台灣應該務實,只要還有交流管道,就代表還有談的可能,“至少還能‘ 談’而不用‘打’,這是台灣必須把握的現實”。
陳方隅認為,兩岸交流的方向與內容,大多是取決於中國的態度,北京現在很明確是要和國民黨主政的地方政府來往,而且帶有明確條件,常常也有懲罰和發送利益的對象。“現在中國也開始看似提出更高的前提要件,把難題也丟給了中國國民黨,國民黨要自己決定是否要去應和中國。”
他說,這將考驗藍營的應對方式,藍營因顧及美國,壹直都是進退維谷,無法提出好的論述。“維持所謂等距交往,但事實上就是會得罪兩邊。”
董立文也對BBC中文表示,從過去拾多年的經驗來看,雙城論壇恐怕已走到需重新定位的時候。他舉例,肆名台灣壹貫道信徒去年在中國被捕至今未獲釋,其中叁位就是台北市民,台北市不應該在與上海交流中回避這類議題。
“如果只是把交流當作目的,而不去管交流的結果,這樣雙城論壇會越走越偏,變成中共對台統戰的壹個平台,交流就會變質。”
雙城論壇舉辦拾多年,台北與上海累計簽署了47項交流合作的備忘錄。去年上海副市長華源致詞時宣布,上海將恢復陸客團赴台旅游。
淡江大學兩岸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張伍岳告訴BBC中文,以往其他城市交流都比較單向,例如像台灣購買農特產品或者推銷城市旅游,但雙城論壇強調對等和優勢互補,有重要的價值。
他說更關鍵的是,該論壇屬於“低政治位階”,就是在兩岸政治上哪怕沒有共識,還是會舉辦,且較著重民生議題和市民交流,簽署的合作備忘錄也是最多。
“雙城論壇是兩岸關系的機會之窗,如果兩岸關系氣氛不佳,它反而不舉辦了,那就變成了所謂的池魚之殃。”
劉嘉薇教授也說,雙城論壇遭遇“小冰點”,未來重啟就需要有新契機,唯有等待兩岸關系緩和。“但如果(台灣)中央政府的抗中策略不改,未來也可能都很難有這類交流。”-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