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5 | 來源: 九派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90後 | 字體: 小 中 大
9月25日,清華大學微信公眾號發布了壹篇名為“清華出發,劍橋歸來!他28歲回國任教授”的文章。
文中的主人公叫厲侃,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據華中科技大學官網,厲侃,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獲得者,東湖青年學者。
1993年4月,其出生於山東省日照市,父母都是醫護工作者。中學時,受班主任影響,他對物理競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中憑借物理競賽成績直接保送清華大學。
201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系(錢學森力學班),同年10月前往美國西北大學黃永剛院士課題組攻讀博士學位,2019年3月獲得理論與應用力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2019年4月前往英國劍橋大學Norman A. Fleck院士課題組做博士後,2021年12月加入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擔任教授。
據清華大學微信公眾號,2010年,壹次機緣巧合,厲侃通過入學後的贰次選拔進入錢學森力學班,這個以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為目標的集體,成為他科研之路的起點,點燃了他破壁的火種,“在錢班學習有較高的容錯率,你可以勇敢嘗試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找到興趣點後,還會大力支持你進壹步探索。”
找到發展方向後,他決心出國深造。“出國就是為了更好地回國”,懷著這份信念,本科畢業後,他赴美國西北大學,“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寫在他的朋友圈簽名上,也成為他海外求學的精神坐標。
“在我去英國之前,黃永剛老師很不理解,他認為我在美國也可以找到很好的職位。但是我希望我做的這壹切,可以在日後更好地回饋、報效祖國。出國就是為了更好地回國,這可能是刻在骨子裡的情懷。”2021年底,結束博士後研究後,厲侃全職回國,入職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擔任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創建於1952年,目前匯聚了壹大批在國內外機械制造領域享有盛譽的優秀人才,在國內外機械工程學科及制造工程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
在這裡工作期間,厲侃也創造了不少成果:2021年9月22日,厲侃與多所科研機構科學家的合作研究成果:仿風傳種子叁維微電子飛行器,在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並當選該期封面。團隊設計了壹類可隨風飛行的被動驅動微飛行器,能夠實現無主動驅動的長時間、遠距離飛行,是迄今為止人工制造出的最小飛行器之壹。-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