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9-25 | News by: 纽约时报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DAVID WALLACE-WELLS:中国告别绿色“内卷”是福是祸?
周日是“太阳日”——一个全国性的气候行动主义活动,与纽约气候周开幕同步,它旨在庆祝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你可能对地球的未来感到悲观或无望,但至少太阳能正在蓬勃发展。
过去几年,我也持续强调了这一主题,包括最近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一篇关于气候地缘政治现状的文章。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承诺开启气候政治新时代以来的十年,富裕国家大多已不再将全球变暖作为政治关切,当年缔结气候目标所依赖的全球团结精神也日渐消逝。
但可再生能源仍在迅猛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作为绿色工业巨头的惊人崛起。从任何客观标准来看,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仍然远远不足。但去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新增电力的93%——截至7月,全球74%的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由中国建设。
当然,这不仅仅是关于气候行动的故事,因为现在是由一个全球大国控制多个常被人们随口称为未来产业的重大领域。“去碳化议程不仅仅是重新安排市场或产业政策,实际上是新地缘政治秩序的熔炉,”尼尔斯·吉尔曼本月在《外交政策》杂志中若有所指地说。“能源转型可能成为新的生态意识形态冷战的中心。”(后文将进一步探讨这种竞争的变化形态。)
但即便从纯粹的气候政治角度看,中国的崛起也让富裕国家的一些观察人士感到不安,因为这使得美国和欧洲看起来像是次要角色,而他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出考验西方领导力的道德剧。同时,这似乎也削弱了西方气候活动人士的作用,并颠倒了长期以来能源现实主义者的论点,他们曾认为鉴于中国排放的规模和轨迹,美国的行动介于无意义和适得其反之间。现在,他们都不得不面对一种可能性:全球能源转型这一重要项目可能将主要由一个在西方权力走廊之外运作的对手推动。
这个项目规模有多大?仅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安装的太阳能容量就超过美国截至去年底的历史总量,是全球其他国家同期太阳能总量的两倍,几乎是排名第二的印度的11倍(美国位列第三)。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海外绿色制造的投资流动,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净零工业政策实验室的最新报告,自2022年以来中国在海外的相关投资超过了2000亿美元——按通货膨胀调整后的美元计算,这一金额超过了马歇尔计划。
对许多支持气候行动的人来说,这看起来像是一种解救:如果富裕国家行动不够迅速,一个新兴力量挺身而出,接过了主导权。(对一些气候左派来说,这在意识形态上可能也是一件美事——这是对西方傲慢和冷漠的一种惩罚。)
但对于最关心气候变化的人来说,这也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影响。一年前,我在一篇探讨中国绿色工业革命惊人规模的专栏中问道:“如果中国不再试图拯救世界,会发生什么?”
当时这个问题有些戏谑,因为中国的可再生技术安装速度仍在朝正确方向快速发展(而且北京推行绿色产业政策的主要动机并非出于慷慨)。
但现在中国的故事也在发生变化,尽管北京似乎不会突然关闭绿色制造和可再生能源出口的阀门,但绿色资金流的趋势并不明朗。今年的半年安装总量令人咋舌,部分反映了开发商在某项补贴到期前赶工完成项目的冲动。自5月达到峰值后,安装量显著下降,预计将出现长期放缓。总体而言,投资支出正呈现断崖式下跌。
大约一年前,中国高层官员开始公开讨论一个常被称为“内卷”的问题——国内公司陷入如此激烈的价格竞争,以至于(例如,生产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的太阳能板)几乎没有公司能够盈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