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9-25 | News by: 纽约时报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在美国,我们倾向于将这种现象称为“产能过剩”。我的同事托马斯·弗里德曼喜欢用“健身房”这个词:众多企业如此激烈地竞争,就像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培养世界级奥运运动员,不顾多少青少年的生活成为附带损害。这也是中国生产如此多廉价绿色科技的一大原因。最近,习近平主席宣称他希望结束内卷,开启一个不以低价竞争为核心的新产业战略,而这种竞争曾帮助全球充斥廉价绿色能源。
这一切对气候的影响尚不清楚——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影响也是如此。但在作出这一表态之际,美国方面的竞争态势也在发生变化。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川普总统的第二任期可能看起来像是与中国的竞争加剧。想想喧嚣而动荡的贸易战,或人工智能竞赛中的赢家通吃言论。
但在过去一年中,某些领域竞争的情绪已让位于某种羡慕,埃兹拉·克莱因和德里克·汤普森的《丰饶》(Abundance)和王丹的《突破:中国探索构建未来》(Breakneck)都表达了震撼之情,还有诺亚·史密斯、亚当·图泽(当然也包括我本人)的无数评论。在《Sinica》播客中,郭怡广形容这是美国的全方位“氛围转变”。上个月,《华尔街日报》的格雷格·伊普暗示,美国在经济政策上正向中国模式靠拢——他称之为“美国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据《Politico》本月报道,新国家防御战略草案提出从冷战式美中对抗转向美国关注地区动态和“本土”治安。鉴于国内政治状况和文化战争的军事化趋势,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转变。这也相当于默认自己的地缘政治弱势地位。毕竟,自门罗主义以来,美国已很久未以这种方式定义其海外利益。
一次又一次,前往中国的美国人回国后,对那里的进展感到震撼和不知所措——特别是在太阳能、电池技术和电动车方面——而此领域想奋力竞争者已经落后太多。基于轶事证据的绝望并非地缘政治的宿命,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到这场大国竞争的形势不妙。彭博新闻社的阿拉斯泰尔·马什在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报道中写道,“清洁技术领域的风险资本家开始公开说出他们怀疑已久的事情:中国的霸主地位让西方的关键行业变得无利可图。”一位投资者在参观一家又一家壮观的工厂后告诉他,你“意识到追赶根本是徒劳的:门儿都没有”。
高端芯片的冲突也给美国带来了尴尬的挫败。就在两年前,乔·拜登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还将此类芯片描述为必须防止落入中国手中的最重要技术。过去几年,大量的政策精力投入到了对出口管制的设计上,而有关中国绕过监管偷运了若干世界级芯片的担忧令不少人焦虑不已。
然后,今年夏天,川普宣布英伟达可以向中国销售其H20芯片,只要该公司向美国政府支付15%的回扣——理由是让一个敌对大国依赖美国技术终归是件好事。
中国的回应?基本上就是,“不用了,谢谢。”上周《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科技公司被禁止购买英伟达芯片,不仅因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担忧,还因为中国当局认为国产芯片同样优秀。这可能只是竞争中的虚张声势,是过去十年令人眩晕的交锋中的一击。或许我们正从竞争的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而地球的未来很大程度上悬于此间。-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