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6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金正恩和特朗普曾有互致親筆信、隔空致意等“互動”。今年9月23日,金正恩在最新講話中還提道:“對我個人而言,我依然對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懷著美好的回憶。”
2024年1月,朝鮮外務省副相金仙景(左壹)啟程前往烏幹達。圖/朝中社
李在明“真正讓步”
外界也非常關注,金仙景在計劃於9月29日進行的演講中,是否會提及被金正恩稱為“根本不會理會”的韓國總統李在明。
9月23日,在金正恩再次重申朝鮮不會放棄核武器之後,以往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的李在明,在聯合國大會演講中突然拋出全新的“END倡議”:交流(Exchange)、關系正常化(Normalization)、無核化(Denuclearization)。
新倡議中雖然仍有無核化內容,但李在明強調叁者同步展開,事實上放棄了將無核化作為關系正常化前提的原則。他還進壹步提出新的“分階段無核化”建議,支持先推動朝鮮同意凍結核武器生產,而不是放棄核武器。
李在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朝鮮已經擁有足以保衛自己的核武器,而對韓國來說,“問題在於,我們是繼續徒勞地嘗試實現最終目標(無核化),還是制定更現實的目標並實現其中的壹些目標”。
稍後,韓國統壹部長鄭東泳進壹步對媒體解釋道,在所謂“END倡議”中,李在明政府將首先推動對話交流,因為“無核化可能需要10到20年”,李在明政府將聚焦於解決當下的挑戰。
然而,李在明的新政已經在韓國引發軒然大波。韓聯社指出,韓國新政府不再堅持圍繞無核化開展對話接觸,甚至願意“同步推動”關系正常化,這讓人們擔憂韓國會“事實上承認朝鮮有核”。國家安保室長魏聖洛和統壹部長鄭東泳對政策細節給出不同的解讀,也顯示出李在明團隊內部對於到底如何面對“有核朝鮮”,尚有很大分歧。
多位韓美分析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李在明之所以在無核化這個韓國政府的關鍵、原則性問題上轉變立場,是因為韓國新政府最初的緩和局勢政策並未得到朝鮮方面的認可。金正恩在最新講話中提到韓美仍在進行聯合軍演、仍在重復“無核化”要求,“我們看膩了大韓民國歷屆執政者追求的是什麼”。
在此背景下,李在明選擇繞開“無核化”,提出“END倡議”,是壹種務實的回應。美國知名涉朝智庫“史汀生中心”9月22日發布最新分析文章就指出,無核化和統壹問題已經成為半島和平進程的主要挑戰,因此“美國及其盟友可能需要放棄長期以來阻礙談判的無核化和統壹政策”。
此外,從軍事角度看,2022年以來,朝鮮借助外部環境變化,推動“核武庫倍增”計劃,並在固體燃料火箭、導彈發射車、海基發射平台等領域取得新研發成果,其目的是提升核武器的生存能力。韓美智庫多認為,美軍“壹次打擊”已無法徹底摧毀朝鮮的核能力。這意味著壹種“有效威懾”。
在此背景下,李在明和鄭東泳都提到,韓方分析認為朝鮮如今每年可以新生產15 至 20 枚核武器,有超2000公斤高濃縮鈾庫存;與其繼續對抗,讓朝鮮生產更多核武器,不如追求緩和局勢、凍結生產。
不過,對於李在明的“改口”,朝鮮、美國都保持了微妙的“無視”。“李在明公開表示可以接受‘核凍結’,是積極的舉措,但特朗普最終會同意什麼,誰也說不准。”曾參與六方會談工作並多次訪問朝鮮的美國朝鮮問題專家馬克·巴裡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
“在壹定程度上接受朝鮮的核地位,或許是目前緩解東北亞緊張局勢的唯壹途徑,問題在於特朗普可能對此感到不舒服,因為這意味著他承認自己在上壹個任期的對朝政策需要改變。”巴裡說。-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