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6 | 來源: 海邊的西塞羅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還有就是當地的孔子博物館,很新很氣派、還免費,裡面散散步的感覺,比叁孔景區好。
另外,如果你有閒心、又還真背過論語,可以提前壹天下載個“游叁孔”的APP。在上面在線預約壹下答題,現場做個考卷,100分的論語題能達到60分以上,景區就送你今年個人免費游壹次叁孔,題不難。只可惜需要預約,而我去的那天顯示預約人數已滿。於是140塊的門票錢我還是花了。
壹定要自我安慰的話,孔廟本身還是很值得壹看的。
你現在能看到的真實中國古代建築,都遵循周公所制定的那套周禮,周禮說的不好聽點、也通俗易懂壹些,其實就是壹套“武大郎開店”的制度——
它不是通過鼓勵上位者向上延展、向外擴張,來體現上位者的權威與尊貴的。而是強行規定了上位者的所能享受的等級待遇,而後下位者壹層層按秩序減等,來體現尊卑。
所以天子看跳舞,可以有八佾(八八六拾肆人),諸侯六佾(六六叁拾六人),大夫肆佾(肆肆拾六人),士贰佾(贰贰得肆人)。
所以天子娶壹百贰拾壹個老婆,諸侯只能娶九個,大夫只能有壹個正妻、小妾若幹,士人只能養壹妻壹妾。
所以天子可建面闊拾壹開間、進深九進的大院落,諸侯、大夫、士人乃至平民再有錢也不能超過這個形制。
以後還有什麼硬山頂、歇山頂,什麼單簷重簷,大抵凡出現壹項新技術、產生壹種新享受,必來壹套新規矩、新管束,從制度上把下位者們能享受到的物質待遇給你限制死了,甚至刻意制造壹種“制度性貧困”,以便讓上位者顯得相對富裕、奢華。周禮其實在本質上就是這樣壹種非常有牢籠感的“自限性”制度。
於是你就能理解為什麼到了中世近世,包括建築、音樂在內中國古代技術水平不會有太多的發展,因為社會的活力本來來自於社會基層的“湧現”,而在周禮思維的框架下,壹個靠經商發財的有錢人即便腰纏萬貫,他也沒辦法把房子建的太大太好——你壹個平民,房簷不能高過幾丈、進深不能超過多少,這是早就給你定好的,不想官府上門來找你麻煩、破財滅家,你就最好“規矩”點。
而想要活的稍微舒坦點,就只能讓子孫讀聖賢書、考功名,擠進體制內。在要不然幹脆就捐個官,員外郎什麼的。總之就是獲得壹個“禮”制上的許可,相當於上級批文,才能好歹能夠把家裡修的稍微闊氣點。
但也就是稍微闊氣點罷了。
像歐洲大航海時代之後崛起的那些商人新貴族,有了點錢就能把別墅蓋的當地領主、國王還奢華的情況是不存在。於是中國古代商人有了錢就拼命買地、搞土地兼並,也沒那麼多享樂需求、進而也不會有進取動力,因為享受的高度,早在周禮時就給你限制死了。
在“禮樂制度”下,中國古代的所有享受,都是本質上都是“憑票供應”的。
這種享樂的計劃性,也決定了我們不可能自發性的爆發近代產業革命——因為沒有那個需求。
而該說不說,給這套理論“集大成”、並重新發揚光大的孔子,他的廟宇倒的確成為了這個理論的意外受益者。曲阜孔廟的大成殿,是故宮太和殿和泰山岱廟天貺殿以外唯壹可以把重簷歇山頂、盤龍柱等中式建築“頂配”拉滿的地方——走到大成殿門口,各路導游不斷給各路游客重復的這些知識能給你耳朵嘮叨的起繭子了。
導游不厭其煩的給游客灌輸這樣壹件事——孔夫子好了不起啊!原本皇上只允許自己用的東西,願意分給、且只分給祭祀他用。相當於某位老師某次被當地大領導心血來潮拉著坐了壹次他的奧迪A6L,夠吹壹輩子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