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7 | 来源: 晴耕雨读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影片深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表现风格的影响,有些镜头也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比如贾米拉在最绝望的时候起誓战斗到底,场景和配乐都复刻《乱世佳人》中郝思嘉在庄园废墟上起誓要东山再起的桥段。
在阿拉伯世界,宗教信仰和爱国主义是水乳交融的。贾米拉说:“我向真主和阿尔及利亚起誓,在祖国获得自由之前,我绝不停止战斗!绝不!”“真主,给我力量吧,为祖国而战的力量!”
另一部,是1966年,由阿尔及利亚与意大利合拍的《阿尔及尔之战》。
《阿尔及尔之战》的成功之处,在于意大利导演吉洛·彭特克沃继承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光荣传统,黑白粗颗粒的影像完全是新闻纪录片的风格,他通过这种手法,向全世界展示了欧洲殖民主义在阿拉伯世界的败退。
彭特克沃1941年就加入意大利共产党,并且在意大利北部加入了抗击法西斯的游击队,那年他才22岁。
由于这样的经历,彭特克沃认为,阿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本质上和自己当年与法西斯战斗的事业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他在拍摄这部影片时投入了极大热情。
影片拍摄时,阿尔及利亚独立刚刚四年,在拍摄大规模群众抗议场面的时候,阿尔及利亚人瞬间进入角色,激奋的情绪势不可挡,随时准备“摧毁一切阻挡他们的障碍”。
并非偶然的是,这部电影在法国被禁多年,主要原因是影片中的阿尔及利亚解放阵线领导人的角色,由当年的领导人自演——而他被法国人加了“恐怖分子”的恶谥。这就相当于有朝一日巴勒斯坦获得了独立,哈马斯领导人在一部反映加沙艰苦卓绝抵抗斗争的影片中自己扮演自己一样。
香港的英国殖民当局也一直禁演这部电影。-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