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9 | 来源: 留学全知道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留学生 | 字体: 小 中 大
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的临床心理学家、《帮助失去亲人的父母》一书的作者Richard Tedeschi说,父母常常陷入自责的巨大痛苦之中。
纠缠于家庭成员的是一个看似永无止境的问题:“为什么?” 每个成员都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发现,为什么没有采取更多措施来阻止自杀的发生。即使这个问题将永远找不到答案,但悲伤与懊悔可能会如此持久、强烈和严重,以至于很难恢复。
知名美国私立高中——哈佛西湖中学韩裔女孩Jordan Park自杀后,2023年4月27日,女孩父亲Shaun Park也选择了自杀。他从高速公路跳下身亡,时年48岁。
老师说,Jordan Park是一个专注、富有灵感并且才华横溢的学生。
为什么两个孩子要连接选择结束生命?
今年3月,李翊云在《纽约客》上连续发表了两篇文章回忆与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
当六年前,她失去第一个儿子后,她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里,也在自己的脑海里,反复思考着那些“怎么回事”、“为什么”、“理由”和“如果”等问题。
她知道,人们喜欢为自杀寻找一个简洁的解释和可以责怪的人,而且通常他们会责怪孩子的父母。“我始终承认,作为他们的母亲,我的能力有限。我曾经是,现在仍然是,所以我只能尽力而为。”
然而,她知道,她用体贴和关爱养育了他们,并努力为他们创造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做回自己。
图为李翊云的丈夫抱着两个孩子
有一个细节是,有一天,还在读小学的大儿子文特森说,他要穿裙子,而且是粉色裙子去学校,即使她和丈夫担心儿子这样做会被同学欺负和嘲笑,但他们还是尊重了儿子的决定。
2012年,李翊云因抑郁症而两次自杀未遂。在回忆录中,她思考着这两次自杀未遂的经历以及她对这两次自杀的描述对孩子们的影响有多大。她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否也让他们看到了自杀是结束痛苦的一种可能性?
在文特森自杀前,文森特在加州的心理医生曾叮嘱过李翊云,“他不是那种会吃几片药就打电话给所有朋友宣布自己计划自杀的孩子,你必须做好准备,如果文森特决定自杀,那会来得非常突然,没有人会预料到,也没有人能阻止。”
她是如何应对大儿子离世的事实的,李翊云这样写:
“文森特去世后,我经历了痛苦难忍的日子,麻木不仁的日子,满足的日子,忧郁的日子,读书写作的日子,无法读书写作的日子,倒立的日子(就像玛丽安·摩尔诗中的蝙蝠),以及正立的日子。但在所有这些不得不活下去的日子里(用菲利普·拉金的话来说,“除了日子,我们还能活在哪里?”),我始终怀念着那个念头:在我的余生中,每一天,我都会想着文森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