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29 | 來源: 搜狐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都是我的錯!都是我害了你們!"
陳秀娟跪在醫院走廊裡,雙手狠狠地拍打著自己的臉,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壹樣滾滾而下。
剛才醫生的話還在她耳邊回蕩:"王大明,胰腺癌晚期,最多還有叁個月時間。"
這已經是這個月第叁次聽到這樣的診斷結果了。
先是22歲的兒子王浩軒,在學校體檢時查出胰腺異常,進壹步檢查確診為胰腺癌早期。
緊接著是19歲的女兒王小雨,因為腹痛去醫院,竟然也被確診為同樣的疾病。
現在,連她的丈夫王大明也被確診了。
壹家肆口,叁個人都患上了胰腺癌。
醫生說這種情況在醫學上極其罕見,要求他們詳細回憶近幾年的飲食起居。
當陳秀娟說出他們壹家人肆年來每天都吃她親手制作的饅頭時,醫生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
"你用什麼面粉做饅頭?"醫生追問。
"是我婆婆從老家寄來的玉米面,說是自己種的,純天然,比外面買的健康......"
她突然意識到,那些她以為是愛的饅頭,可能就是殺死家人的凶器。
01
肆年前,陳秀娟最大的愛好就是研究各種美食,她總說:"外面的東西添加劑太多,哪有自己做的安全。"
那年春節,72歲的婆婆王老太從農村老家來過年。
老太太看到城裡物價貴得嚇人,壹袋面粉要肆拾多塊錢,心疼得直搖頭。
"城裡的東西又貴又不安全,都是化學成分,吃了對身體不好。"王老太對陳秀娟說,"我們老家自己種的玉米,磨成面粉,純天然無污染,比這些工業面粉強多了。"
陳秀娟想想也有道理,現在食品安全問題那麼多,能吃到真正的綠色食品確實不容易。
"媽,那您回去後能不能寄壹些玉米面給我們?我用來給大明和孩子們做饅頭。"陳秀娟提出了這個請求。
春節過後,王老太回到農村老家,很快就給陳秀娟寄來了第壹包玉米面。
陳秀娟打開包裝壹看,確實和市面上的面粉不太壹樣,顏色偏黃,還有壹股特殊的味道。
她用這些玉米面蒸了第壹鍋饅頭,壹家人吃了都說味道不錯,有壹種特別的香味。
從那以後,陳秀娟就愛上了用婆婆寄來的玉米面做饅頭。
02
壹家肆口人,叁個人都患上了同樣的疾病,這在醫學上是極其罕見的現象。
醫院立刻組織了專家會診,他們懷疑這個家庭可能存在某種共同的致病因素。
"你們壹家人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張醫生詳細詢問他們的生活細節。
陳秀娟仔細回憶著這些年的生活,她覺得自己家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
"我們家的飲食很健康,我從來不讓家人吃外面的東西,連饅頭都是我自己做的。"
"用什麼面粉做的?"醫生追問。
"是我婆婆從農村老家寄來的玉米面,都是自己種的,純天然的。"陳秀娟說。
聽到這裡,張醫生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
他問了更多關於這些玉米面的細節:產地、儲存方式、外觀特征等等。
陳秀娟壹壹回答,她不明白醫生為什麼對這些玉米面這麼關注。
"醫生,這些玉米面有什麼問題嗎?我們家吃了肆年了,壹直都很好啊。"陳秀娟不解地問。
張醫生沒有直接回答她的問題,而是說:"我們需要對你家的食品進行檢測,請你把剩余的玉米面帶壹些來醫院。"
陳秀娟心裡開始發慌,難道真的是那些她視為珍寶的玉米面有問題?
但她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那些玉米面是婆婆親自種植、親自磨制的,怎麼可能有問題呢?
檢測結果出來的那天,陳秀娟整個人都在顫抖。
她坐在醫院的等候區,雙手緊緊握在壹起,手心全是冷汗。
張醫生拿著檢測報告走過來,臉色異常凝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