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9-30 | 来源: 底线思维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乌克兰危机 | 字体: 小 中 大
很明显,大家都意识到了对逝者的缅怀已经沦为一种幽默的义务表演,悲伤与共同记忆变成了某种控制的工具,我们也成为这种仪式的被迫参与者。
因此,这个活动从诞生开始就没有多少人理会。为了推广这个活动,基辅当局打起了“人造神像”的主意。
2024年5月,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战斗中,25岁的伊琳娜·齐布赫死亡。她以“切卡”(Чека)为代号在一支部队服役,这个部队是在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组织的基础上组建的。如果不是泽连斯基在5月29日的例行全国视频讲话中提及此事,并且在2月追授她“乌克兰英雄”金星勋章,恐怕没人会记得她。
伊琳娜·齐布赫
齐布赫的“功绩”全在于后颜色革命时期她在顿巴斯的活动。2015年,当时即将年满18岁的她穿梭于顿巴斯的城乡学校,向学生们宣扬那场“精彩的革命”(指乌克兰2014年迈丹广场颜色革命)。
学生们对这种宣传十分抵触,齐布赫在顿涅茨克州差点被一所学校赶出去。孩子们直言不讳地对她说:“喂,你要么现在说俄语,要么就滚出去。”齐布赫对着孩子们大谈哥萨克历史和“反抗暴政的斗争”,孩子们则用工业化历史和列宁的事迹回应她。而且,大家都在质疑:“她一个从利沃夫来的人,凭什么来顿巴斯指手画脚,教我们怎么生活?”
齐布赫曾表示,她的目标是让每个班级至少10%的学生产生动摇,我们如今已无法衡量她煽动仇恨的行为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她在波罗申科时期还声名不显,到了泽连斯基执政时期,齐布赫这类人立刻派上了用场,她此前在顿巴斯的所作所为,被美化为“文化贡献”,泽连斯基还为她颁发了“功勋勋章”。
在齐布赫死亡后,当局立刻以“伊琳娜·切卡·齐布赫”的名义成立了名为“铭记英雄”的公益组织,并在社交平台开设账号。随后,他们就“为缅怀阵亡者举行一分钟默哀”一事发起民意调查,最终获得了900个点赞。今年9月5日,当局开始呼吁每天9点地铁停运、车辆停驶,并在街头所有电子屏幕上投放相关宣传内容,但反响平平。
与乌克兰西部相比,基辅的情况大有不同,狂热情绪要少的多。所以当局在想方设法地推广这项活动,散播狂热情绪。
“为缅怀阵亡者举行一分钟默哀”运动的第一个响应者,是泽连斯基的政治盟友叶卡捷琳娜·达琴科,她来自罗夫诺州的奥斯特罗格市,这座城市仅有1.3万人口。用达琴科自己的话说,最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奥斯特罗格的警察会护送“200号货物”(原文“груз 200”是委婉指代,指“阵亡者遗体”),人们会跪地哀悼,但基辅却没有这样的场景。据说,在奥斯特罗格这座小城,每天早上9点,整座城市都会陷入停滞,广播里从各个角落传出呼吁:“铭记!”随后播放国歌,所有人都会或自愿或被强迫地站立着,静静聆听,默默哀悼。
“可基辅却没有这样的景象”,她曾在社交平台上抱怨道,“我不知道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或许,只是需要提醒每一个人,也提醒我自己,要重视这该死的一分钟默哀,以此缅怀逝者。我想记住这种感觉,这非常重要。或许基辅人对战争的感受更强烈,但他们已经忘了(该如何缅怀)。”
2025年1月,达琴科被邀请到乌克兰最高拉达,向议员们阐述为何基辅必须实行交通管制(以配合默哀)。当时,她获得了乌克兰议员们的支持。如今,他们的目标终于达成。当局成功地让基辅市民也要按他们的节奏行事,达琴科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她炫耀道:
“现在,克列夏季克大街的交通停运了,之后其他地区也会跟进。她(指齐布赫)的故乡利沃夫也会实行停运,那里的一切都会陷入停滞。此外,哈尔科夫、基辅州、卢茨克、切尔尼戈夫、切尔卡瑟、敖德萨州、第聂伯河沿岸地区也都会加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