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1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桩的能力可能会被车限制,反之亦然。比如车端充电承载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压平台。”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光储直柔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立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深圳将超充门槛设定在480千瓦就比较高,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宏佳解释,这是由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电力等领域专家基于技术条件、服务水平,以及电网承载力等因素综合讨论确定。
在他看来,深圳大功率充电设施技术条件比较成熟。2023年,深圳部分充电设施龙头企业,如华为数字能源、英飞源等均已推出600千瓦级别的充电桩产品,充电场站运营商也已开始配置120千瓦、240千瓦,甚至更大功率的充电设施。
反而是新能源汽车没有准备好。“据统计,今年5月全国基于800V平台打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累计近180款,而2023年时仅有约30款,规模增长近5倍。”朱宏佳表示,800V高压平台能够匹配四五百千瓦功率的充电设施,更多车型与电池能够适配大功率充电设施。
受访者普遍认为,如果将充电设施视为一种基础设施,应该稳定提升充电设施功率,关注与市场多数车辆能否适配,服务尽可能多的车辆。
对于前述《通知》将250千瓦确定为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充电功率门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付毕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一规定主要是参照了2015年版充电国标和后续升级版(即“2015+”版)的相关技术指标。2015年版国标最大充电功率为250千瓦,而“2015+”版则将上限提升至800千瓦。
250千瓦功率充电设施究竟处于怎样的水平?50度电池,半小时左右可以充满。经历数轮技术迭代,目前越来越多的充电桩以及车辆与电池都能够支持250千瓦的充电功率。
付毕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下正处于充电基础设施更新的节点。“相比于人们熟悉的一些铁路、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充电基础设施使用寿命更短、技术迭代更快,一些2020年前投放的充电设施,其实已经来到更新换代的时点。”
2024年8月11日,在北京丰台丽泽商务区超级充电站,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技术人员示范液冷充电枪的使用方法。
建多少?建在哪里?
尽管从技术角度来讲实现没有难度,但依然存在大功率充电设施需要建多少的问题。《通知》特别提出,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投建。
“车企每年新推出的车型,适配的充电功率不断提升,特别是中高端车型,普遍达到200千瓦以上。技术会从中高端车型向市场主流车型渗透,比如当前一些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车型,适配的充电功率也达到120千瓦以上。”李立理判断,在明后年,一些经济型车型的充电倍率也会达到3C、4C的水平,这意味着能够适配大功率充电设施,充电设施向大功率升级是必然趋势。
但问题的关键是升级的节奏,对于约四千万辆的存量新能源车而言,其中大部分难以享受到大功率充电设施的服务。李立理认为,“在过渡阶段没有必要将存量充电设施全部改造”。
充电设施过度投建,并非没有前车之鉴。“此前充电场站一度无序发展,出现‘僵尸站’‘僵尸桩’,以及一些场站利用率较低,充电桩每天平均利用时长可能只有一个多小时。”李立理认为,这与企业此前“跑马圈地”有关。他建议,政府未来需要引入总量动态调控机制,类似对于平台投放共享单车进行总量控制的政策。比如上海最近根据每个街道、乡镇的“车桩比”,将不同区域的充电设施饱和程度划分为三类进行总量管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