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2 | 来源: 香港01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经济全球化一向都是草根右翼的攻击对象,但主要连结美日MAGA派的,也许是日本在少子化下引入更多外劳和移民的问题,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到以大和民族占98.5%的日本,引发的排外情绪,与美国的“白人至上”皆是民族主义升温之表现`。
柯克在出席活动后接受美媒采访,他强调:“我们(美日右翼)正争取相同的目标.......如果你把3000万巴基斯坦人引进日本,日本就不会是日本。”有份出席活动的参政党议员山中泉在柯克遇刺前数小时上传视频,透过引述柯克的话,称日本虽仍保持强大的文化韧性,但未来几年移民和人口变化将改变这一状况。
对日本右翼民众或“MAGA式右翼人士”,柯克或美国MAGA运动不只有共同的敌人(全球主义),而且有共同的最终目标—保护本国主要民族或种族的价值、文化,免遭全球化的侵犯。
在柯克遇刺后,神谷宗币在社交媒体X发长文悼念后者,称:“他已不只是一位尊贵的客人,更是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致力于与我们共创未来。”
2025年9月8日,日本参政党党魁神谷宗币(右)和议员山中泉(左)在日本东京与前来出席活动的美国右翼名嘴柯克(Charlie Kirk)合照。(X@SenYamanaka)
MAGA:成功的政治品牌?
为何亚洲右翼开始追捧MAGA或以Charlie Kirk为政治榜样?无论你支持与否,其中一个主因可能就是MAGA是一个颇成功的政治文化品牌,而Charlie Kirk则是一位受瞩目的“代言人”。
在两党政治下,美国政坛过往一向由传统精英所主导。但川普以及MAGA运动的出现,使草根右翼彻底取代传统共和党精英,前者更成功再创历史,事隔一届重新入主白宫。这个成功故事,自然受不少海外、非政治主流的草根右翼所仰慕。
再者,对比起其他政治运动,MAGA不只是一个政治品牌,更是一个文化品牌。在柯克的加持下,MAGA对外展现出年轻、有活力的形象。这或许能解释到,日本等地的“MAGA右派”为何在拥有本土右翼传统的情况下,还会向一个海外的政治运动借监。
2024年10月31日,在新墨西哥州支持川普的竞选集会上,一个男孩戴着MAGA的帽子。(Reuters)
而在其他缺乏草根右翼政治力量的亚洲国家地区中,MAGA以及Charlie Kirk所传递的文化讯息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在华语地区中,上述种种议题已失去了讨论的历史脉络,反而更易成为情绪争论。
当美国人就柯克之死以及后续的Jimmy Kimmel停播风波的言论自由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时,华语地区的网民却因讨论柯克的辩论本质而爆骂战。更广泛而言,当MAGA或川普反对平权行动 ( Affirmative action)时,无论支持与否,欧美民众的讨论都离不开补偿过去曾打压少数族群的前设,当这一议题延续至华语地区后,却变成“黑人当电影主角拖累电影质素”等讨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