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3 | 来源: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英国 | 字体: 小 中 大
他说,“我个人经历过微妙的歧视,例如在公共场所被敌视注视,或在商店被冷淡对待。我也听说一些国际学生因‘新面孔’和缺乏应对经验,遭遇更严重的对待。中文社群媒体上,有关英国反亚裔种族主义和反移民情绪的警告,影响了英国大学的国际招生和整体经济。”
作为在大学教授媒体识读的学者,包宏伟期盼英国社会或需正确认识移民对社会和经济的重大贡献,“没有移民,英国的公共医疗国民医疗保健(NHS)、大学和其他行业根本无法运转。许多英国大学的裁员与政府限制国际学生签证及其未来就业机会的政策直接相关。最好的方法不是削减移民,而是鼓励规范的移民,运用移民的技能来促进英国经济。”
谈到难民,包教授表示,政治人物和公众应对难民展现更多同情心。“难民是因不可控原因被迫离开家园的人。英国应秉持《日内瓦公约》的精神,成为人道主义的全球领袖,帮助难民安顿并融入英国社会,让他们更有效地为社会贡献,同时改变公众对难民的论述。”
图像来源,EPA/SHUTTERSTOCK,在伦敦市中心,参加“团结王国”集会的抗议者遭到警察阻拦
方小姐也同意,限制移民不仅对个人造成实际损失,也影响英国的全球地位。她指出,教育、医疗、旅游、科技等行业都依赖国际人才。“阻碍国际人才的政策,今天可能是政治胜利,明天就是经济损失。”
在北伦敦成家立业20多年,协助不下千位两岸或新马华人来英就读寄宿学校或就业,方小姐还向BBC中文坦言,自2016年英国“脱欧”以来,反移民情绪从未消散,而是持续存在。她表示:“实话说,它从未完全消失,脱欧给了它制度上的许可。但作为一个在英国生活、工作并养育子女的人,我感受到氛围的变化。”
“我看到国际学生被更多怀疑的目光审视,有才华的专业人士被不断变化的标准阻挡。我听到家长问,英国是否仍‘欢迎’他们的孩子——这在十年前是无法想像的问题。”方小姐强调。
图像来源,SUSAN FANG,在伦敦的教育咨询业者方琇怡(右一)称现在华人家长们开始忧虑英国是否欢迎他们的子女来留学。
难民与移民
方小姐认为,英国人可能更在意的是对于难民安置种种管理不善的问题。
譬如,一位香港背景的友人便私下向记者解释,她前年刚买了一套房,没想到附近一家星级酒店被改为难民收容所,让她有些不快。相关性侵事件发生后,她更担心自身安全。在“小红书”上,支持唐宁街不再收容难民的声音此起彼落。换言之,许多华人认为应优先考虑本地居民的需求。-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