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3 | 来源: 世界音乐公号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87版《红楼》宝玉、黛玉」
其实立项之初,为了规避风险,87版《红楼梦》准备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把后40回改掉,一个是照着原着拍。但这剧前后拍了4年,改编版还没拍完,剧组人员都散了。而且花了670万,破了中国电视剧拍摄记录。就这,为省钱,像“太虚幻境”这种只出现一次的情节,根本没敢拍。
面对资金困难,央视副台长戴临风拍板说:
“就播改编版,出了事,我担着!”
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正式播出。收视率高达75%。新华书店的《红楼梦》一度卖脱销。民间虽然看得津津有味,但由于《红》的文化地位实在太高,整部剧还是遭受了文艺界几乎一面倒的批评。
然而,研讨会怕得不敢去的王扶林没想到,20多年后,这部被批得千疮百孔的电视剧,却被中国老百姓视为了难以逾越的经典。
无论是观众,还是演员和主创,后来数十年间,都在一次又一次赞叹、追怀中反复确认:
“不会再有第二部87版《红楼梦》了。”
02.
1979年,王扶林随团出国访问,看国外拍名着剧,深受启发。回台里后,就说咱们也可以搞啊。彼时,文艺百废待兴,搞是该搞,就是条件很差。
王扶林跟领导说,《三国》要拍打仗,《西游》需要特效,拍起来都不容易,《红楼梦》全都是文戏,相对简单一点,可以先拍它。
又到各大高校打听,很多大学生都没读过《红》。更坚定了拍摄想法。1982年,红学会在恭王府开会,王导和戴临风去了。听说要改编成电视剧,大家觉得是好事。但也有人不客气,说别把《红楼梦》毁了。
王、戴二人回央视继续开会,正反意见也是各半。有个文学家劝戴临风:
“那可是《红楼梦》啊,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的,你一辈子政治上没犯过错,小心栽在这上头!”
当时没台长,戴是第一副台长,等于就是台长。是他一声令下:拍!
「多亏了戴临风,才有了87版《红楼梦》」
此前,王扶林就拍过一个《敌营十八年》,害怕经验不足,于是央视找来“北影四大导”的成荫做导演。没想到还没上任呢,成导心肌梗塞去了。王只好自己顶上。搭团队,要了亲命了,一听说是《红楼梦》,这也请不来,那也不敢去。就先搭了个美工组,化妆、布景、道具都在里面。
好在开拍时,央视得到了红学会的鼎力支持。1983年,顾问委员会成立。《红》剧组建了一个如今看上去堪称“学界天团”的顾问团:
王朝闻、王昆仑、曹禺、沈从文、杨宪益、朱家溍、蒋和森、启功、吴世昌、周汝昌、钟惦棐、邓云乡等等……这些大师,给演员讲课、给化妆找参照、给场景做设计、为剧组挑错,没有报酬,只有偶尔一顿工作餐。
剧本,一开始让蒋和森主笔。蒋精耕细作,央视实在等不及,劝其做文学顾问。又找来周雷、刘耕路、周岭三人,写了一年,完成剧本。
央视这边正在筹备,突然北影厂要找谢铁骊导《红楼梦》,投资2200万。压力一下子全给了王导。台里就劝,要不我们跟他们合作?王扶林说,合作个屁,一合作,我们都成跑腿的了。扭头去台里要钱,预算500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