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09 | 来源: 凤凰网科技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中美博弈 | 字体: 小 中 大
不过,在Claude禁令带来的窗口期中,国内大模型厂商面临的“内卷”压力也并不小。
开源模型公司提供API服务,不仅会被卷入厂商间“一折更比一折狠”的价格战,更要面对各大云厂商们低价打包它们自己的开源模型——阿里云、腾讯云们完全可以将任何一个流行的开源模型以远低于官方API的价格提供服务,以此来“截胡”客户。
就像在Kimi K2发布后,不仅海外平台各大AI和云平台都部署上线了该模型,就连Perplexity CEO也在社交媒体表示,基于K2的良好表现,公司后续可能会利用其进行后训练。
因此,开源玩家如何不仅仅“为他人做嫁衣”,陷入商业化泥潭中,也成了必答题。
就像Anthropic对华“断供”两周后,AWS宣布在亚马逊Bedrock上线阿里巴巴的Qwen3系列和DeepSeek V3.1——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开放”,毕竟,某种程度上亚马逊和阿里云同为云厂商对手。
AWS上架竞争对手的模型,是在构建一个更强大的护城河。其CEO Matt Garman就在最近的采访中明确表示:“我们不认为会有一个模型能适应所有场景。”
如果客户在AWS上可以找到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模型时,就无需迁移到其他平台。AWS也便能沉淀其客户资源,稳固平台优势。AWS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这场全球AI角逐的竞赛中,中国企业早已占据核心位置,这是越来越多华人AI科学家的底气来源。凤凰网科技此前了解到,另一位AI大拿、曾任OpenAI研究员的姚顺雨也在近期考虑加入国产大模型团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