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0 | 来源: 观察者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福岛核电站机组爆炸后,周围被迅速划为撤离区。由于日本政府等机构的应对不力,画面背后的双叶医院及临近养老院甚至出现了“警察强令医护人员撤离,仅留下患者、老人们等待后续救援”的情况,最终他们由并非医护专业的自卫队带走。医院患者前后有超过24人死亡,养老院甚至发生了过半老人(50位)死亡的惨剧。
其中尤其让我感到荒诞的是,一块提示当地和东京都市圈距离的路牌:两地间距仅有二百余公里。不论原因为何,一个距离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仅二百余公里的核电站,能出这种规模的恶性事故,还能在这么多年后处理成目前这个样子,实在是让我这个中国人难以想象。
至于当前仍然存在的“归还困难区域”能否回归正常,我只能持悲观态度。
至少就纸面上的相关规定,相关区域必须在完成辐射清理后才能够开放并让居民们返回故乡。但完全可以预料、也是可以理解的是,许多在灾后前往外地避难的居民恐怕并不想要真的回到故乡,而这又反过来造成当地政府难以开展工作、许多预算事实上被“浪费”的困局。考虑到当地乃至于整个福岛的各项产业所面临的难题,要如何真正完成“复兴”,恐怕是一个没有人敢打包票回答的难题。
会有核电产业之外的“救世主”出现吗?
27日到29日之间,我蹬着大熊町当地租到的共享助力车,大概把山区之外的大熊町大体转了一圈,还一路骑到了北边的浪江町和双叶町。南边的富冈町也坐着车简单转了转,但我总有一个问题得不到解答:当地人平时都靠干什么糊口?
当然,一路上我看到了一些田地和牧场,也看到了少量、简单的工业地块。此外肯定也有不少人会从事饭店、旅馆等服务行业,基础设施方面想来也会雇佣一些人吧。但无论如何,当地给我的印象绝对算不上是“热闹”,更不可能有国内经济红火的乡镇的感觉。而就算是目之所及的农业和制造业,恐怕也不太可能有很好的收益和前景。
原因很简单:就连日本人自己都在事实上排斥和歧视福岛的农产品,第一产业如何发展?而如果要发展制造,又凭什么轮得到这片灾区、乡村?至于要说服务业,当地一年能有多少人口和旅客?既然如此,灾区“复兴”从何谈起?
这是我此行最大的问题,或许这些问题也没人能够回答。
在偏南一些的富冈町,当地中小学已经合并,学校中就常设有监测核辐射的传感器。
而极其讽刺的一点是,当年恰恰是为了给东京都市圈供应电力,在福岛修建的几座核电站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和伴生的需求,反而是让当地经济随着日本的泡沫经济一起,进入了一个火热的发展期。在富冈町的东电公司废炉资料馆,还保留着当年小镇大门顶上的“核子”标志,似乎是要说明核电在当年是如何被当地人看作较好,也似乎是想凭借此摆脱自己“只会搞砸一切”的负面形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