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0 | 来源: 文化纵横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更好协力
“今天我们说‘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得讲好故事。外国读者是为了看‘好故事’,顺便看见中国,这是底层逻辑”,教授邵燕君如是说。单嗣平则表示,文艺作品本质上都是宣传工具,每个国家均如此,但怎样的工具更有力量,取决于谁更有能力“塑造未来想象”。对此,多位与会专家均表示,要想更好推动中国文化出海、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加强协调与合作,呼唤文化生产迸发更大解放力和想象力。
毛尖教授指出,重建国家叙事体,通过影视牢固缔结一个有连续性有情感联结的共同体,尤其在边疆/领土题材上。在她看来,中国已经产出了相当多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像《流浪地球》系列代表了中国的世界政治想象,《山海情》是民族国家新史地叙事、《我在故宫修文物》剧集是家国一体的日常史诗。今天,我们重提国家叙事体,一定要从上世纪80年代的伤痕体中走出来。她呼吁构建一个更具未来属性的共创机制,在国家治理、社会动员和文化生产中,加大探索包括政府平台、商业平台,也包括观众自媒体平台等在内的多主体合作,以构建多方协商的创作和联动逻辑。
单嗣平和白广大则均认为,企业在重视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应加大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产业从业者搭建文化领域的“公共基础设施”,比如建立文化产业历史数据库等。对于文化出海,可以加大支持发展中国家市场开拓,而非必须瞄准欧美市场。国家、企业和社会都需要回答“中国希望给世界提供什么样的未来”这一重要命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