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0 | 来源: 十点读书 | 有3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俗话说得好:“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对空巢老人而言,物理距离始终是亲情难以跨越的鸿沟。
子女的电话再频繁,也无法代替一扇能随时敲开的门。
而近在咫尺的邻居,恰恰填补了这份巨大的空白。
日常里的一次敲门、一句问候,关键时刻的帮扶一把,比任何遥远的牵挂都更加真实可贵。
福建一个社区,20多位街坊邻居自发组成养老团。
平日里没事就聚在一起晨练、唠家常,有人不舒服了,就帮忙陪伴就医。
彼此陪伴着,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晚年时光如同一杯渐凉的茶,需要的是触手可及的温暖。
但别忘了,人和人相处,永远都是相互的。
想跟邻居处好关系,让自己的晚年有所依托,就要懂得主动维系好情谊。
平时见面多问候,能帮忙就别推诿,遇到碰撞多包容。
彼此 互帮互助,
让晚年生活多一份温暖、可靠的防线。
《最好的告别》里说:
老年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屠杀。
人生下半场,永远比上半场更残酷。
不仅要对抗身体衰老带来的迟缓,还要面对精神的缺失,更不用说缺少伴侣的孤寂。
即便是有子女孝顺,有好友、邻居关怀,也避不开两个现实的问题。
首先是身体的退化。
人过六十,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各种慢性病如影随形。
一旦失智失能,养老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其次是经济的压力。
不管是居家请保姆,还是生病买药,都是要花钱的。
手头没钱,就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底气,即使有儿有女,心里照样没有着落。
所以有远见的人,都会在年轻有精力的时候,提前为自己留好退路。
毕竟,当生命走向最终场,能靠得住的 只有自己。
1、秉持长期主义
身边的人再好,其实都不如自己的身体好。
日常多储蓄自己的健康,多亲近大自然,多出去走动走动,保持身心愉悦。-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