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2 | 来源: 德国之声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婚姻 | 字体: 小 中 大
“薰衣草婚姻”曾是好莱坞深柜明星与遭受迫害的LGBTQ+群体的庇护,如今在 Z 世代的重塑下,以数字时代的方式重新定义婚姻,兼具保护、陪伴与全新的诠释。
过去一年里,TikTok 上兴起了一股奇特风潮:年轻人(主要是西方人)向志同道合者“求婚”,寻求的是陪伴、稳定以及共同分担经济负担与收益。
爱情或性?不重要。
“薰衣草婚姻”一词从沉寂中再度浮现,引发关于这类权宜婚姻起源的讨论,以及这种曾经隐藏的生存策略是否可以在关系规范不断变化的时代重新被利用。
异性恋的遮掩
“薰衣草婚姻”一词主要在 20 世纪早期的好莱坞流行。当时形象至关重要,若公开出柜便可能葬送演艺事业。
通过与异性结婚(其中一方或双方都是同性恋),为明星与公众人物提供了掩护,不仅能维持名声,还能隐匿真正的性取向。在同性恋行为遭刑事定罪或社会谴责的年代,这类结合并非浪漫伴侣关系,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安排,往往由制片方或经纪人操盘。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洛克·哈德森(Rock Hudson)便是常被提及的案例。他与经纪人亨利·威尔森的秘书菲莉丝·盖茨(Phyllis Gates)结婚,以阻止小报曝光其性取向。哈德森终其一生隐瞒真实性向以维系“银幕硬汉”形象,最终于1985年因艾滋相关疾病去世。
演员哈德森的婚姻只持续了三年
为何是“薰衣草”?
“薰衣草”这一词及其颜色,长期伴随LGBTQ+群体的历史轨迹。
古希腊女诗人萨芙(Sappho)曾以炽热笔触描绘女性的纤柔之美,提及“紫罗兰花环、花冠或饰带被置于少女‘纤细颈项’之上”。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时尚未出现现代性取向分类,但“萨芙式恋情”(sapphic)与“女同性恋”(lesbian)一词皆源自她的名字及其故乡莱斯博斯岛(Lesbos)。
虽然萨芙的性取向仍未确定,但她赞美同性之爱的诗歌使她成为LGBTQ+群体的偶像
数百年后,爱尔兰作家王尔德将自己的同性情事喻为“紫色时光”,赋予他在“我们称之为时间的这个缓慢流动的灰色事物”中最深的喜悦。
进入 20 世纪,“薰衣草”逐渐与同性恋者相连,时而甚至沦为贬义词。美国1950年代爆发的“薰衣草恐慌”中,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等政客明确将同性恋与颠覆、不忠划上等号,导致大批同性恋公务员被解雇或迫辞。
此举反而激发LGBTQ+权利运动,将薰衣草色定为团结与抗争的象征。-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