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2 | 来源: 留学生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那张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写着 “Lynn ” 的校牌,撕开了藤校“公平神话”的裂缝。
这并非耶鲁第一次处理造假事件。
2010 年,哈佛学生亚当·惠勒(Adam Wheeler)因伪造成绩单、推荐信与出版记录,在申请耶鲁、斯坦福等名校及多项奖学金时使用虚假材料,被法院判处一年监禁与十年缓刑。这起案件成为美国高校招生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造假事件之一。
2019年,美国更爆出轰动全国的“招生舞弊案”:几十位家长通过买通教练、伪造运动员身份让子女进入名校,其中包括南加州大学、耶鲁、斯坦福等。
这些案件的共同点是——造假者从不缺乏聪明,而制度总是过度依赖“自我陈述”。
美国名校的录取与奖学金体系以信任为前提,材料审核大多依靠自报信息。即便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学校对申请背景的核查依旧有限。
这一次的耶鲁事件,不过是那条灰色边界再次被突破——而造假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迎合体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