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2 | 来源: 留学生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耶鲁女生之所以能成功,不是因为手法高明,而是因为她提供了一个系统想要听的故事。
藤校的录取体系早已从“分数竞争”转向“叙事竞争”:谁的经历更独特,谁的逆境更戏剧化,谁的身份更能体现“多元”,谁就更容易被选中。
招生官喜欢“个人故事”,但这种偏好让“普通”变得不值一提。
一个成绩优异的亚裔中产女孩,往往被视为“没有故事的申请者”。在这样的文化预设下,叙事成为新的门票。
她理解得极透彻——删掉姓氏、改了身份、换上“白人小镇女孩”的叙事模板。她的谎言,是一次精准的系统模仿。
事件曝光后,Reddit 上的讨论迅速沸腾。有人愤怒地指责她亵渎诚信,也有人指出申请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
“多元化”原本是藤校招生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却在现实中逐渐变成一种偏向性的筛选。
名校追求“身份的多样性”,希望录取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这本无可厚非。
但在实践中,“多元化”被简化为“叙事的稀缺性”:贫困、逆境、边缘、少数群体的经历被放大,而那些来自稳定家庭、成绩突出的中产亚裔学生,反而成为被系统忽视的一群人。
他们没有足够“戏剧性”的故事,也没有可被消费的“逆袭”。
当“稀缺”被误读为“价值”,普通就成了原罪。
耶鲁的声明强调“诚信”,但真正的问题不止于此。
藤校的录取体系正在奖励“叙事感动”而非“事实可靠”,奖励“身份标签”而非“学术能力”。
招生官想找“有思想的声音”,结果选出的往往是那些最擅长包装思想的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