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3 | 来源: 第一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香港 | 字体: 小 中 大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公共交通十分发达,叮叮车、巴士穿梭街巷,地铁网络便捷高效,而开车则因高昂的成本成为相对奢侈的选择。也正因此,香港汽车保有量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在香港开车有多奢侈?
从停车、燃油到购车的全链条高成本压力,每一个环节都在抬高开车的门槛。从日常停车成本来看,记者近日在香港走访多个普通停车场发现,时租普遍达到30~40港元;燃油消耗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香港每升汽油价格稳定在27~30港元区间,以一辆百公里油耗10升的普通燃油车计算,仅百公里燃油成本就需270~300港元,远超内地燃油车使用成本。
而高昂的税费也是购车压力的主要因素。在香港购车,需要缴纳首次登记税。根据香港现行规定,首次登记税按车辆应课税价值(即税前车价)梯度征收:15万港元以内的部分需缴纳46%的税率,15万至30万港元的部分税率升至86%,超过30万港元的部分税率进一步提高到115%,若车辆应课税价值超过50万港元,对应的税率更是高达132%。
也就是说,一辆税前30万港元的燃油车,仅首次登记税就需缴纳15万×46% + 15万×86% = 19.8万港元。一辆裸车价格为50万港元的燃油车则需缴纳42.8万港元的首次登记税,实际购车成本接近百万元(92.8万港元)。
尽管传统燃油车的高成本让开车成为“奢侈选择”,但香港街头仍能频繁见到两类车型:一类是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的MPV(适配家庭多人出行需求),另一类则是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的电动车。其中,特斯拉曾长期占据香港最畅销电动车的位置,而比亚迪近年凭借产品力快速崛起,在2025年上半年已超过特斯拉,成为香港最畅销的电动车品牌。据香港交通运输署官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港电动私家车登记量达到18356辆,渗透率高达68.6%。
一方面,香港政府在政策层面鼓励电动车发展;另一方面,电动车自身的使用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为推动电动车普及,香港政府在政策上持续发力。香港政府于2024年2月28日宣布延长电动车首次登记税宽减安排的期限两年,至2026年3月31日,且自2024年4月1日起实施新的宽减规则。其中,电动私家车的政策调整核心如下:
一般电动私家车车主的首次登记税宽减额上限由97,500港元下调至58,500港元;符合“一换一”计划条件的车主,宽减额上限由287,500港元调整至172,500港元; 应课税价值(即税前车价)超过50万港元的电动私家车,将不再享有任何首次登记税宽减。
不过,“一换一”计划的参与并非无门槛,需满足严格的条件:车主需先安排拆毁并取消名下一辆符合资格的旧私家车登记(旧车需在香港首次登记满6年、车主需连续持有该旧车18个月以上,且在旧车取消登记前12个月内,至少有10个月持有有效的车辆牌照);同时,旧车取消登记与新车(电动私家车)首次登记的日期相隔不能超过3个月,满足这些条件后,才能享受172500港元的首次登记税宽减上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