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5 | 來源: 極晝story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留學生 | 字體: 小 中 大
壹個女生剛到英國讀大壹,也被“警官”纏上,說涉嫌洗錢和詐騙,教女孩用各種名義騙了媽媽100多萬。女孩說,起初她只轉35萬,硬扛了壹個多月,直到自己的銀行卡只剩幾塊錢,對方仍不滿足,步步緊逼。
女孩來自北京,是單親家庭,媽媽在外企工作,獨自照料她。初叁時患上抑郁症,中考成績差,媽媽送她上了4年國際學校,接著出國。被騙的錢,是媽媽積攢多年給她預留的大學學費。
叁聯生活周刊今年報道了壹個女孩,在丹麥留學遭遇同樣的騙局,被監控4個月,詐騙上百萬。知道父母的積蓄不多,她是工作後有了存款才著手准備留學。被騙的錢,是父母的畢生積蓄、向親友的借款,和她自己在網上的貸款。
這些家境壹般的留學生,普遍對父母有虧欠心理——這被詐騙團伙看准,進壹步實施控制。張影不肯跟父母視頻要錢,對方拿著她寫下的自白書,反向PUA她:家人供你讀書多不容易啊,你怎麼都要完成學業,留在英國取保候審。
看到張影家的確湊不出75萬,自稱“紀委監委的領導”主動將取保候審的金額降到了50萬。張影說,還是出不起,你把我抓走吧。
張影畢業於壹所雙非院校,學會計,考研想回到湖北老家轉金融,兩次都失敗,“380分都進不了復試”。就業競爭激烈,好壹些的工作得有研究生學歷。
媽媽提議她留學:去國外上壹年碩,拿到學位你同學還沒畢業。張影申請了香港的名校,被拒。差壹點的學校名次不太行,權衡之下她選擇了英國的格拉斯哥大學,終於在去年上岸。
高強度學習壹年,馬上要畢業了,結束所有考試,她焦慮得脫發,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正在預約學校的心理輔導團隊。接著就要忙畢業論文了,她和家人的付出眼看就有回報。她接到了自稱是“英國移民局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
察覺出她狀態差,有抑郁症狀,對方再次使用親情策略:自己也有個女兒,有抑郁症,讀書不怎麼好,他就把女兒送到了美國。話鋒壹轉,他說遇到了這件事,還是得配合,堅持等來清白的壹天……
按照新規,如果擅自離開英國,學生簽證會在兩周後被取消。她就這樣壹步步掉進陷阱,被詐騙團伙逼著給媽媽打視頻電話要錢,給詐騙團伙轉賬了5萬港元。
視頻前,張影特意化了厚底妝,塗上口紅,顯得有氣色。媽媽很興奮,以為她過得很好,最後她要了30萬。那是6月11日,距離她接到第壹個詐騙電話近20天。
她在emoji上記錄的心情是“擔心”:這是我最內疚的壹天,我騙了我媽媽……我心好累好痛苦……最後寫了4個對不起,每個附上感歎號。無人可傾訴,張影壹直在手機上記錄每天的emoji,那壹個月頭像都是暗色,“不開心,擔心,累”……
直到在轉第贰筆賬之前,對方遲到了幾分鍾,張影無聊刷新聞,看到BBC推送了壹條香港學生的詐騙案例,“跟我的壹模壹樣”。
自責讓輕生的念頭又冒出來,但被憎恨的情緒壓過——憑什麼騙子還好好活著?張影說,他們壹定會被壹網打盡,她到時候要上庭指證。
知道她遭受了詐騙,男友覺得很可笑,爸媽只有責怪,認為她沒有抑郁症,只是壓力大,直到他們讀到她充滿感歎號的遺書和文字。
張影把經歷告訴每個朋友,有人恰好接到相同的詐騙電話,被她成功攔下。在社交平台,她將受騙的過程詳細公開,引來多位相同經歷者的傾訴,有人16歲剛出國門被騙,還有的被監控20多天“天天以淚洗面”,或者終止留學。-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