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10-16 | News by: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而涉事的谦比希铜矿,位于赞比亚铜带省卡鲁鲁西市,是中国在境外建成的第一座,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座有色金属矿山,过去被称为“中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回顾谦比希铜矿的历史开发过程,按照中国有色矿业相关负责人在多年前受访时所概括的,“我们是把别人不要的一座死矿变成了一座活矿”。
时间回到1998年,中国有色矿业通过国际招标,以2000万美元的竞购成本、1.6亿美元的复产建设投入,收购已停产的谦比希铜矿,到2003年7月,谦比希主矿成功建成复产。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运营,有公开资料称,包括开采和冶炼在内,谦比希铜矿的年总产能已超过3万吨,这主要都是通过铜精矿的开采和湿法冶炼的途径,来进行金属铜的生产。
如今,作为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国有色矿业方面在今年8月末披露信息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益超17.52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净利润为3.71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有色矿业实现收益超17.52亿美元
如果真的要赔800亿美元,那么,相当于中国有色矿业20年不吃不喝的总收入。
显然,这个要价失去了公平。人们纷纷表示,它属于典型的“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
不仅如此,“百余民众”,实际授权仅11人,不少人指出,他们能否代表广泛民意也值得怀疑。
因此,必须要看到,所谓800亿美元的天价索赔数额,结合赞比亚相关环境保护法例来看,或许并不具备充分的现实法律依据,却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
从传播层面角度出发,“800亿美元+2亿美元”,这样的数字组合,更像是一种策略性的舆论武器。
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放大提起诉讼方向政府和民众表达诉求的声量,最终,使得这起诉讼因吸引眼球的索赔金额,得到更多的国际关注。
一旦有了关注,若处理不当,将对当地司法体系积攒形成难以消化的政治和社会压力。同时,因谦比希铜矿矿坝倒塌而生的这起大型环境诉讼,恐怕也将难以逃脱被打造成“典型案例”的命运。
无论最终800亿美元的索赔金额,将有多少落到实处,在经济损失之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仍要被套以如限制出口、停产甚至吊销许可证等惩罚措施,而在外部因素介入之下,更多的不确定性会把中国有色矿业拖入被动的治理局面。
03
潜藏危机爆发
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现实背景是,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赞比亚,人力资本积累并不那么充足。
具体到矿业领域,相关的专业人才更为缺乏,且由于地处内陆、远离出海口的缘故,赞比亚本国和当地民众想要科学实施和推进大型矿业项目的发展,有着诸多不利条件的限制。
这次泄露事故的具体地点,发生在赞比亚第二大城市基特韦附近。在这座位于赞比亚中北部的铜城,挖掘形成的地面坑洞和由弃置矿土堆成的“黑渣山”,已经成为当地司空见惯的大地景观。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