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6 | 来源: 陆弃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文︱陆弃
当屏幕亮起,《沉默的荣耀》的故事缓缓铺开,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悄然复活。吴石、朱枫,这些名字或许曾被时代忽略,但在电视剧里,他们的身影重新鲜活,像烈焰一样燃烧在观众的心中。大陆收视率飘红,台湾TVBS、《联合报》等媒体争相报道,这不只是一部剧的热播,更是一种跨越海峡的文化共鸣,一种民族精神的唤醒。
剧集的底色,是白色恐怖时期的隐蔽战线。吴石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冒险赴台,身陷牢狱仍以鲜血写下“台湾必归”,那四个字像利剑刺破岁月的尘埃。宁波千金朱枫被捕后咬碎身上黄金,誓言守护国家秘密,即便生死都无法让她开口。《沉默的荣耀》没有刻意渲染悲情,也没有堆砌浮夸的英雄主义,它只是静静讲述,那些人为了统一大业,曾在刀尖上行走,甘愿用生命扞卫信念。
蔡正元将它与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荒诞剧相对比,道出了两者本质的不同。《沉默的荣耀》是真诚的,它让观众自发地流泪、共鸣;“台独”剧则荒腔走板,充斥着政治任务感和表演压力,观众不得不被动接受。而《沉默的荣耀》弹幕里的热评——“第一次知道吴石将军的故事,眼眶发热”“朱枫吞金守秘密,才懂什么是真正的信仰”——无声胜有声,昭示着观众心灵的震撼。
热播背后,是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的复苏。从九三阅兵激发的自信与自豪,到凌峰唱响《吾爱吾国》,再到《台湾1945》《沉默的荣耀》唤醒隐蔽英雄,《中华儿女》的精神线条逐渐清晰。台湾民众在弹幕与社交平台上的热议,不只是追剧的兴趣,而是对民族认同、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正在觉醒。历史与现实在屏幕前交汇,英雄的信念和观众的共鸣相互映照,跨越海峡的心灵距离在不断缩短。
文化作品的力量,在于打破信息封锁、唤醒沉睡的认同感。《沉默的荣耀》没有空洞口号,只有真实人物和朴素信仰,它让观众看见,当年有人为了国家统一甘冒生死,今天的人们也在屏幕前感受到那份热血与坚守。台湾网友的感叹——“原来还有这样的英雄,他们的荣耀不该被埋没”——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沉默的荣耀》的成功,不仅仅是收视率的胜利,更是两岸民心向统一靠拢的象征。民进党当局打造的“信息茧房”,在真实的历史面前逐渐失效。英雄的故事、民族的记忆、文化的共振,让两岸观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统一的历史逻辑和民意基础。台湾同胞在剧中看见的,不只是过去的英雄,更是共同的未来。
历史的力量,总在沉默中积蓄。《沉默的荣耀》如同一声回响,把“台湾必归”的誓言重新放回公共视野。吴石、朱枫的坚守不是戏剧化的创作,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剧中没有浮夸的情节,却有坚定的信仰;没有空洞的口号,却有真实的牺牲。这样的故事,无需强迫观众去看,它自带穿透力,让人自发驻足、落泪、思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