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7 | 来源: BBC中文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长荣代表在记者会上否认有“请假困难”的情况,指目前组员线上人数有4500名,临时请假的比例为平日100多人、假日200多人,公司排班每天都安排250至300名待命人力来因应,员工若要请假可透过系统申请或写电邮,“公司第一时间都是直接核准的”。
被问及员工会否怕请假影响考绩,长荣高层表示“绩效的面向很多,出勤只是占了一小部分”;因热门时间考量请假名额有限,优先顺序依照绩效等,属于“奖励”机制而非“惩处”。该公司未有正面回应,这套制度是否导致空服员因为害怕影响后续几个月的排班选择,而不敢请假、抱病值勤。
罚金太低助长“违法惯犯”
长荣航空过去屡遭批评违反劳工权益。根据台湾劳动部“违反劳动法令事业单位(雇主)查询系统”,长荣航空自2023年以来,因违反《劳基法》“延长工作时间超过法令规定”遭到七次开罚,罚金共计新台币295万元(9.6万美元)。
但与长荣航空高达2000多亿元的全年营收相比,有关罚金被指过低。桃园市空服员职业工会前任秘书长林佳玮表示,长荣这几年屡遭罚款,今年甚至创下纪录罚到288万元新台币,“可以看出长荣航空宁可被劳动局罚款,也不愿好好改善职场环境”。
多名立委也批评罚金不痛不痒,劳动部长洪申翰回应称,以长荣航的违法频率来说,裁罚金属实过低,会与桃园市劳检处再讨论,而针对长荣航空这类的“违法惯犯”,劳动部会考虑以资讯揭露等方式,让企业遵守法律规定。
对此,长荣代表在记者会回应,国际航空业有其特性,惟相关单位不做实质认定,只以法规标准做认定开罚,他们已多次提出行政救济,只是结果不符合期待。
台湾劳动与社会政策研究协会执行长张烽益对BBC中文分析,长荣是典型的台湾传统家族企业,采用家父长制的管理制度,对劳工的照顾当成恩赐,而不是共享、平等或对话,如果员工罢工、不服从,管理层会视为对其威权的反抗,不惜代价打压,“反正诉讼费是花股东的钱,不是自己的钱”。
他举华航为例,华航是国营公司,雇主是政府,国营事业只要维持既有的管理制度,其余就是交由机师等专业工作者来经营,也就会形成协商式的文化,“但长荣就是张荣发家族掌管,不是分散式资本,是集中式资本,所以有威权式管理”。
长荣集团由台湾商人张荣发于1968年创立,最先是成立长荣海运,1989年成立长荣航空(EVA Air),与泛国营的中华航空(China Airlines)并列为台湾两大国际航空公司。根据2024年的资料,长荣航空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1万人。
长荣航空在国际上享有优良的飞安纪录,在旅游消费市场具有一定公信力,但该公司同时以纪律严明与阶级管理闻名,要求员工服从和忠诚。1990年代有长荣航空员工尝试筹组工会但遭资遣,直至2016年工会才成立,此后曾与长荣展开二十多次团体协商,但资方立场始终强硬。
2019年,工会在九成同意率的情况下,空服员发动罢工,要求改善过劳航班、提升薪资和打破威权管理,双方最后签下团体协约,换来的却是长荣的报复:对工会干部提起高达3,400万元的民事求偿,诉讼一打就是六年。直到今年4月,最高法院驳回长荣上诉,此事才划下句点。
另一方面,空服员的“退避权”也曾引发争议。2016年梅姬台风来袭,几乎所有航空公司都停飞,只有长荣坚持让班机飞回台湾,事后,民航局对长荣开罚120万元新台币。然而,如果空服员争取行使台风天不出勤的退避权,仍会受到长荣的攻击及打压。
劳权专家张烽益表示,长荣航空是台湾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也是颇具规模的企业,但威权式企业文化已经脱离当代的潮流发展,无法永续发展下去,尤其这是涉公共安全的行业,更需要尊重员工,建立平等对话共享的关系。
他指出,航空业作为特许行业,是由交通部主管,但企业的劳动制度问题由劳动部监督。他建议统一分管部门,也许可以交给交通部以行政命令或行政机关指导的方式,改变长荣的劳动环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