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8 | 来源: 读城记工作室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铁饭碗”的光环
在杨筱的经历里,当老师曾是县里稳妥的选择。
父母常在耳边念叨,女孩子教书育人,是体面又安稳的出路。那时,无论是否有编制,“老师”是体面的职业。
所以,当25岁的她拿到录用通知时,亲戚们轮番夸赞,“有铁饭碗,以后不愁了”。
这种体面,还体现在收入和社会认可上。
杨筱说,在村一级的学校,除了基本工资还有补贴,到手月薪约五千元。比照当时县城的房价,一个月收入能抵上一平米。
县城商业街客流不多,店铺用低价引流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在县城婚恋市场上,“老师”尤其受青睐。杨筱当上老师的第一年春节,被相亲排满了假期。介绍人的话里,三句离不开“老师”,工作稳定、有耐心都是加分项。
没过多久,婚约定下。男方给了三十多万彩礼和“五金”,还添置了一辆崭新的小汽车。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按照当地习俗挨家挨户送麻糍,分享自家喜事。
婚后,杨筱的工作和生活步入轨道。她所在的村小离县城十五公里,学生不到百人,老师不过五六个。每天面对二十多个孩子,她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
让她真切感受到职业荣誉感的是,班里的学生考上了县城最好的初中。在外务工的家长得知消息后,专程赶回来办了一次升学宴。
这成为杨筱站在讲台的动力。小孩出生后,她就为县城学校的教师招聘考试在做准备——要能回到县城学校任教,她不用在路上奔波,也能多陪伴家庭。
同一个县里,李琳的人生选择也类似。
2019年,她面前有两个选项:到不远的长沙做药企销售,每月收入预估能过万;二是回万年县,捡起师范专业,做一名小学英语老师。
在父母多番劝说下,李琳选择了后者。几年时间下来,她没有后悔做出这个选择。
论工作压力,她说县城小学教育采取“校内教学+作业家长检阅”的双轨模式,老师批改的压力减轻不少;
论收入福利,作为在编教师,她的收入在县里属实算优越——除了工资和假期,她还有补充公积金,算是学校给在编老师的福利。她说,朋友在县里的私企工作,公积金不超过500元/月,她的远超这个数字。-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