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8 | 来源: 读城记工作室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县里老师所面临的困境,与学生人数有直接关系。
以万年县为例,据澎湃新闻,3月初万年县披露的信息显示,经科学测算,截至今年,学生人数将以年均4000多人的规模递减。按照师生比来看,教师以每年230余人的速度出现富余。
“一个县一年减少近4000个学生,学校自然撑不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长期研究基层教育,有丰富的调研经验。他认为,人口减少是县里教师“过剩”的原因。
加上城乡教育格局的变化,影响直接体现在村校撤并的速度上。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长期经费和师资不足,家长转而将孩子送到县城学校,从而进一步削减村校生源。
在万年县,这一趋势尤为明显。杨筱说,当地不少村相距五公里以上,过去村里都有小学和幼儿园,如今很多家长进城买学区房,村校生源骤减。留下的学生大多由老人接送,每天电动车往返二十多分钟。
此外还有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依然以万年县为例。在《2025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中,县教体局披露收入预算总额为9854.26万元,比上年减少5425.22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收入均较上年有所减少。
此前,当地教体局曾在2023年末发布的一份关于学校保安服务文件中坦言,因财政拨付不及时,部分保安工资延迟发放,并呼吁政府加大支持。
已被撤销的乡村学校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储朝晖解释,县级财政要先顾全收支平衡。因此,教师岗位减少并非仅因人口下降,而是财政约束和教育投入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出现了李琳和其他老师面临转岗或岗位紧缩的问题。
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刘善槐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人口变化,把教师编制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放大了。”
他认为,“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一个限制。目前,教师的编制、人事管理归属于县级部门,只能保证学龄人口相对稳定时的师资需求。一旦人口发生剧烈变动,师资配置难以快速调整。
刘善槐建议推动教师编制实现动态流转。对阶段性师资紧缺、人口持续流入的地区,可适当放宽编制总量限制。对人口外流区域,可探索建立教师有序退出机制。也可设立编制周期回收制度,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停靠在县城内的一辆校车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