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8 | 来源: 科普中国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三哩岛核事故,是 1979 年 3 月 28 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纳河三哩岛核电站的一次部分堆芯熔毁事故。这是美国核电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列为五级核能事故。事故发生后,全美震惊,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惊恐不安,约 20 万人撤出这一地区。
因此,这场“食铀”表演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探索科学未知,而是一场服务于特定政治议程的表演。温索尔提供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噱头和技术上的可信度,而他的赞助方则提供了一个放大其声音的平台 。
他为什么啥事没有?
温索尔之所以安然无恙,并非因为放射性物质无害,而是因为他巧妙地利用了一个多数人不知道的科学细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区分铀的两种不同危害:化学毒性和放射性毒性。
对于天然铀(也就是温索尔声称吃下的物质),其主要的健康威胁来自于它作为重金属的化学毒性,这一点与铅类似,主要攻击目标是肾脏 。
相比之下,它的放射性其实相当低。天然铀的主要同位素铀-238 的半衰期长达 44.68 亿年,这意味着它的衰变速度极其缓慢,单位时间内释放的辐射非常少 。
而决定铀进入人体后危害大小的关键因素,是其溶解度。
温索尔吞下的,是被称为“黄饼”的氧化铀粉末,这是一种不溶性的铀化合物 。当这类物质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时,由于其极难溶解的特性,人体胃肠道的吸收率极低,低于 1% 。
绝大部分(超过 94%)的物质会在一两天内未经吸收就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这意味着,它几乎没有机会进入血液循环去毒害肾脏,其在体内造成的辐射暴露时间也极其短暂。
作为一名资深的核化学家,温索尔对此了如指掌 。他精心选择了危害最小的物质形态(不溶性氧化物)和危害最小的暴露途径(口服摄入),上演了一场看似颠覆常识的“奇迹”。
他将这种特定条件下极低的急性风险,包装成“所有辐射都无害”的普遍性结论,声称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晒太阳” 。这是一种典型的误导:用一个狭隘的、片面的事实,去支撑一个广泛的、错误的论点。
真正的科学探索:以身试险的先驱们
温索尔的行为,与科学史上那些真正“以身试险”的科学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最典型的例子是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夫妇。他们对放射性的研究是开创性的,但当时人们对辐射的危害知之甚少。在一个通风不良的棚屋里,他们年复一年地从数吨沥青铀矿中分离放射性元素 。
这种长期的、无防的暴露给他们带来了毁灭性的健康后果。夫妇二人都长期遭受辐射病的折磨,玛丽·居里最终在 66 岁时死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这几乎可以肯定是由职业暴露造成的 。时至今日,他们当年的实验笔记本仍然具有放射性,必须存放在铅盒中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