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9 | 來源: 當代中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故宮 | 字體: 小 中 大
古華軒內天花別具壹格,采用卷草、花卉圖案的楠木貼雕工藝,雖不如彩繪貼金般艷麗,但卻極具立體感。(故宮博物院/當代中國授權)
禊賞亭,位於寧壽宮花園第壹進院落西側,以竹紋貫穿內外設計,靈感源自《蘭亭集序》中的“茂林修竹”。(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禊賞亭內,有壹條蜿蜒曲折的石渠,名叫流杯渠,取“曲水流觴”之意。(故宮博物院/當代中國授權)
走進寧壽宮花園第壹進院,主體建築是“古華軒”,因院中壹棵古楸樹得名。東邊有“承露台”,西邊是“禊賞亭”,內有彎曲的水渠。院中假山與小徑交錯,東南角還藏著壹個由曲廊和小亭圍起來的幽靜角落。
垂花門後便是第贰進院,這裡布局規整,以“遂初堂”為正房,兩側有配房,由走廊連接成叁合院。院內點綴著玲瓏湖石和少許花木,顯得拾分雅致。
穿過遂初堂,便進入了以山景為核心的第叁院,這裡彷佛壹片微縮山水,峰巒起伏,谷深洞幽,山間還架有天橋與“聳秀亭”。院落北有“萃賞樓”,西有“延趣樓”,東南山腳下坐落了“叁友軒”。
遂初堂,是寧壽宮花園第贰進院落的主體建築,外簷布滿蘇式彩畫,穿廳而過可到第叁院落。(視覺中國/當代中國授權)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