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19 | 來源: 智谷趨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對於當下的中國來說,可持續性其實更為重要。
有人說,社保就是壹個關於分配的數學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老年人口撫養比為22.8%。相當於全國9億工作的人,養活2億老年人。
這個比例目前來看仍可以承受,但考慮到目前的生育拐點和老年人的“退休潮”,未來拾年、贰拾年,這個撫養比例還會繼續攀高。
從兜底的角度,任何國家都無法承受老年人大規模返貧的後果。因此未雨綢繆、適當提高養老金的繳費上下限是必要之舉。
先把“蛋糕”做大,再來解決其它問題,這是我們壹貫以來的經驗。
但同時,社保制度也需要著力解決公平性的問題,來提升人們的吸引力,尤其是改善低收入群體的獲得感。
2024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發布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就提到:
不少低收入人群實際收入低於最低繳費基數。隨著社平工資每年上調,低收入人群社保費同步上調,造成低收入人群“被平均”,加重了繳費負擔,這也是近年來部分低收入群體“斷保”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國家已經出台了壹系列政策來解決這些痛點:
比如自2019年起,社保繳費基數的上下限核定標准從“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調整為以私營和非私營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
這壹改動,使得繳費基數下限得以實質性降低,讓中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不至於負擔過重。
人社部在今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安排中,也明確提到:今年的調整將重點向中低收入群體傾斜。
本質上,社保是人們對未來的壹筆信任投資。只有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普惠程度,才能讓人們真心擁護,用真金白銀投上壹票。-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