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0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比特币 | 字体: 小 中 大
他向澎湃新闻指出,比特币目前正处于类似的转折点,国家不再单纯视其为“灰色资产”,而是尝试通过监管框架、合规要求和法律执行,把它部分吸纳进现有金融秩序。这个过程虽然意味着去中心化叙事的某种退潮,但也代表着主流化、制度化的开端。
在信任体系层面,唐博认为,还是要看到两面性。一方面,政府能够通过托管机构或司法协作查封比特币,可能会削弱一部分人对其“绝对独立、不可干预”的想象,尤其是那些把比特币视作“完全不受国家影响”的人群。但另一方面,从更广泛的金融市场视角看,这些执法行动也有助于重建信任:如果比特币能够在司法体系中实现财产权的可执行保护,反而会增强机构投资者和普通用户的信心。过去很多人质疑比特币是“无保障的虚拟资产”,如今随着合规与监管的介入,它更可能被看作一种制度化资产,在合规的框架下被持有、流通和配置。
丁元亦指出,美国、英国等国的司法机制正在积极构建对加密资产的“主权管辖权”,将其纳入现有法律框架。这类查封行动是国家权力扩展到数字资产领域的明确信号。在合规视角下,这类事件将极大地推动加密行业更主动拥抱合规。它会促使中心化服务商更严格执行KYC/AML(了解你的客户 / 反洗钱),鼓励用户选择更安全的合规托管服务或经审计的钱包。同时,这也将加速行业对“负责任的Web3”的讨论,推动开发既尊重去中心化精神,又能符合监管要求的技术方案。
在唐博看来,长期而言,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并不会回到完全“无主权”的乌托邦,而是会逐渐形成一种“双轨制”。一方面,链上技术依旧保持去中心化、抗审查的特性;另一方面,资金规模较大、涉及跨境或机构层面的使用场景,几乎必然会受到监管框架的约束。在底层技术上,依然具有分布式和公平性的价值,但在涉及与现实世界场景交互的金融、商业等场景,则必须要监管合规,否则也将无法形成规模化应用。
“这种双重信任体系的共存,既是比特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也是它能够真正走向全球主流金融秩序的前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