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5 |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英伟达的“归零之痛”,就是阿斯麦的十字路口。对阿斯麦而言,与其重演英伟达的遭遇,不如主动参与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在合作中寻找新的增长机遇。问题在于,这不是它所能左右的选择。
安世中国不屈服
荷兰政府对美国打压中国技术的出口管制政策亦步亦趋,阿斯麦其实是一个受害者。另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知名企业安世半导体,如今也面临伤害,它是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100%控股的企业。从根本上讲,安世半导体的遭遇,也正因为它的母公司是一家中国企业。
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新一轮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美“实体清单”的中国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安世半导体首当其冲。荷兰政府竟然依据1952年《物资供应法》,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调整权限,而且法院未经庭审,就暂停中国籍的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CEO职务,将闻泰科技所持安世半导体99%股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
美国所谓“穿透性规则”,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荷方追随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行政手段直接插手企业内部事务,不仅违反契约精神与市场原则,也严重损害了荷兰营商环境,按中国商务部的说法可谓“害人害己”。
中国企业没有屈服。闻泰科技发布公告,强烈谴责荷兰方面“以合规之名,行夺权之实”,并发起反击。一是就荷兰政府的行政令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二是针对“中国投资者在荷兰进行投资遭到的不公平待遇”,要求进行国际仲裁;三是安世中国发布公开信,强调安世国内公司是运营扎根中国、战略放眼全球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合法合规运营。这一表态被视为安世中国的“独立宣言”。
针对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单方面免去全球销售与市场副总裁张秋明职务的决定,安世中国发布最新声明,明确表示“荷兰总部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张秋明职务身份保持不变,其职权范围内的行为代表安世中国。此前,安世中国还驳斥了荷兰安世半导体关于中国工厂芯片质量的质疑,强调所有在华生产并交付的产品均符合安世一贯的技术标准、生产工艺与品质要求。
一家公司的抗争,折射出全球芯片产业链的深度博弈与重构。荷方针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有关措施,严重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稳定。因为安世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基础芯片制造商之一,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占有重要份额。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已联合16家大型车企发布声明,直言“安世事件已构成供应链重大风险”。
而安世中国的底气,也来自其强大的本土化能力。据悉,安世中国的产能占据整个集团70%,并且在技术、人力、供应链等方面已实现本地化。
正如张学政所说,在地缘政治复杂变化的当下,“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业,任何反全球化的趋势都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从经济学理论看,全球化进程符合比较优势原理,也最有利于全球整体经济发展。
某些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企业打压,违背了全球化趋势,也违背了经济规律。它硬生生切断了全球化进程,阻碍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降低了全球分工合作,让相关产业的总成本上升、效率下降。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共同承受的损失。
从长远来看,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在历史的大逻辑前,局部的“小院高墙”难以持续,最终将会土崩瓦解。而每个置身其中的企业都需要做出选择,它们的选择也许是不甘心,也许是不由己,也许是不屈服,但最终都是对全球化趋势和进程的一次又一次确认。-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