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6 | 来源: 落叶扁舟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咱们从小听到大,可真到了为生活、为目标打拼的时候,很多人却容易把它抛在脑后。
10月26日下午6点,湖南宁乡一场安静的告别式会准时开始,他们送别的是湘潭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刘昊霖。

这位才37岁的年轻学者,在前一天也就是10月25日上午9点29分,因为突发疾病永远离开了。
消息传到高校圈,不管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同事,还是跟着他学习的学生,都觉得难以置信,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
现在大学里,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年轻教师想评上正教授并不容易,37岁能做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同批人里的“天花板”了。

刘昊霖能走到这,背后是一步步扎实的积累。他2010年考上四川大学,之后没换过学校,一路读完本科、硕士,最后拿到工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就进了湘潭大学当老师,慢慢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正高职称是2024年11月才申报成功的,距离他去世还不到一年,这份用汗水换来的荣誉,他没能多拥有一段时间。

在计算机领域,刘昊霖研究的方向都挺前沿,像边缘智能、算力网络、智慧网络和隐私计算,这些领域要出成果,需要花大量时间泡在实验室、查文献、写论文。
他手里握着不少重要项目,比如“国自然”的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这在高校科研圈里都是硬指标。
除此之外,他还在行业内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拿到1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这些成绩不是靠运气,都是他一点点拼出来的。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1d3efa3000000001000be66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