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26 | 来源: 新智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加州 | 字体: 小 中 大
与此同时,亚马逊自2022年以来已累计裁员约27000人。
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在6月警示员工,随着人工智能深入业务流程,公司「未来许多工作岗位将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工」。
今年秋季,亚马逊继续对旗下部门动刀:先是重组了其音频内容子公司Wondery,砍掉100个职位,并将播客业务并入Audible;
随后又在设备与服务部门(涵盖Alexa语音助手、Echo音箱和Zoox自动驾驶等团队)裁撤约100人。
这些举措被视为亚马逊聚焦核心业务、削减冗余、为AI项目腾出空间的战略调整。
就连Alphabet旗下的谷歌,也感受到了AI转型的压力。
今年年中,谷歌砍掉了智能电视部门四分之一的团队,将资金优先投入AI项目。
10月的裁员中,谷歌云部门的设计和用户体验团队首当其冲,一百多名设计师被裁,据悉正是因为公司要将云业务进一步向AI驱动的产品方向转型。
与此相呼应的是,谷歌正在内部大力提拔AI研究人才,并传出计划在生成式AI领域追加投资的消息。
在这些巨头公司内部,我们看到了明确的趋势:传统岗位和中层管理者职位被缩减,而顶尖的AI科学家、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愈发炙手可热。
甲骨文(Oracle)、思科(Cisco)等老牌企业也在紧随其后。
甲骨文在8月和9月接连在湾区裁员数百人,包括西雅图(专题)101人、旧金山254人、圣克拉拉101人,尽管对外保持沉默但动作频频。
Cisco则在加州(专题)的圣何塞和旧金山办公室合计裁撤了221个岗位。
尽管这些公司未将裁员直接归因于AI,它们的减员往往发生在基础研发或支持部门,为的是腾出预算投入云服务、网络安全等与AI高度相关的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Salesforce在裁掉部分员工的同时,正「积极招募」能够销售新AI产品的业务人才。
从这些看似矛盾的安排中,不难读出大型科技公司对未来方向的押注:用AI提高效率,用AI开辟新市场,用AI武装团队。
初创与独角兽在AI洪流中自我重塑裁员风暴并不局限于科技巨头。
2025年,不少创业公司和独角兽企业也被迫在AI浪潮中转舵,通过裁员来实现业务聚焦和策略转型。
8月份,Fiverr这家自由职业服务市场的明星创业公司宣布裁员约250人,占员工总数的30%。CEO在给员工的信中直言,此举是为了让公司变得「更精简、更敏捷,并专注于AI优先的发展」,重组后将减少管理层级,全力打造「AI原生」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几乎同时,总部位于以色列(专题)的营销科技公司Yotpo也砍掉了34%的团队(约200人),关停电子邮件和短信营销业务,转而与他家公司合作提供这些服务,并集中资源开发AI驱动的新工具(如自动评论摘要、智能内容排序等)。
两家以色列「独角兽」不约而同地以裁员求变,宣告着传统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式微以及对AI前景的豪赌。
在美国,本已合并运营的求职平台巨头Indeed与Glassdoor也在7月宣布将合计裁撤1300个岗位,并进行深度整合。
日本(专题)母公司Recruit Holdings的CEO出面解释,这次重组是为了重塑业务流程、专注AI,并整合两大招聘平台的资源,以更好地利用AI提升招聘匹配效率。
显然,即便是招聘行业自身,也难免被AI撼动:优化算法匹配、自动筛选简历等智能工具正削减着人工招聘协调的需求。
一些AI领域本身的公司,面对行业竞争和战略调整,同样没能幸免于裁员的冲击。
今年盛夏,硅谷数据标注独角兽Scale AI宣布裁员约200名员工,另终止了500名全球合同工的合作。
令人瞩目的是,就在几个月前,Scale AI的创始人将公司出售给Meta,这宗价值约143亿美元的收购旨在让这位创业明星加入Meta担任高管。
收购的余波甫定,Scale便大举瘦身,或许是为了在并入社交巨头前优化账面支出。
类似的戏码也发生在埃隆·马斯克新近创立的xAI:据报道,这家专注通用人工智能的初创公司在加入裁员大军的首次亮相中,砍掉了约500名数据标注员,相当于其团队的三分之一。-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