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30 | 來源: BBC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竹林生長迅速,具備碳匯功能,吸收的碳量高於排放量,因此以竹子取代混凝土與鋼鐵等材料建屋,可大幅降低建築的隱含碳排放。竹子價格低廉,且在許多國家當地就能取得。
“這正是竹子的賣點之壹,”夏爾瑪說,“不僅有再生林業的優勢,也體現了經濟與社會公平層面的永續理念。”
自2014年以來,“Base Bahay基金會”已在菲律賓10個社區建造超過800棟住宅,最初從每年遭受台風侵襲的比科爾(Bicol)地區開始。
這些住宅采用復合式竹制剪力牆建造,該系統直接取材自巴哈雷克建築法,將竹制面板以金屬網連接,再以水泥或石灰塗覆。
洛佩茲表示,這些住宅尚未經歷大地震考驗,但已成功抵御多次台風。
竹制面板的叁角形結構在面對地震時提供穩定性,因為地震主要產生水平移動;而剪力牆內部的連接系統也能像吸收地震能量壹樣,吸收台風帶來的風力。
“它對地震來說夠輕,對氣旋來說又夠重。”國際竹藤組織工程師劉可偉(Liu Kewei,音譯)說,她曾參與這項技術的開發。
“建築師總說,天然竹子是上天的恩賜,因為大自然創造這種植物時,其內部是空心的。”他補充道。
全球推動
2025年2月,記者造訪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中心的“Base Bahay基金會”實驗室時,與洛佩茲壹同悠閒地肆處參觀。
我們看到來自菲律賓與英國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正在對收割的天然竹材與加工後的標准化竹制品進行測試。
這些加工竹材被制成如木材般的標准形狀與尺寸。
圖像來源,NICK ASPINWALL,厄瓜多爾馬納比省的壹棟竹制房屋
多年來,洛佩茲與同事已發表多篇關於竹材抗震性能的研究論文。
除了在哥倫比亞與菲律賓的工作外,他也持續推動全球竹建築法規標准化。
然而,要將竹子納入標准建築法規仍具挑戰。
雖然其結構特性相似,但與工業制造的木材產品不同,未經工程處理的天然竹材因尺寸與形狀不壹,難以標准化。
洛佩茲說:“你只需要處理它,就可以使用了。你得接受大自然給你的東西。”
盡管如此,自1999年哥倫比亞地震以來,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已將竹建築納入全球認可的建築法規。
參與該法規制定的卡明斯基表示,2021年發布的最新版本“仍是目前最先進的標准”。
他補充說,秘魯、厄瓜多爾、孟加拉、印度與墨西哥等國已制定國家級竹建築法規,菲律賓與尼泊爾也正在制定中。
此外,美國東南部溫暖的氣候也適合種植可供商業與建築用途的竹子,這壹點已引起部分材料研究人員的關注。
卡明斯基指出,與所有建材壹樣,竹建築在地震中的表現取決於設計、施工與維護的品質。
“如果這些環節做得不好,竹建築在地震中也可能和其他材料壹樣脆弱。”他說。
他補充,傳統竹建築的優勢在於重量輕,能減少地震力的影響,具備壹定的能量吸收能力,且竹竿之間通常有綁紮結構。“關鍵在於,它們通常很輕,即使倒塌,對住戶的生命安全風險也較低。”-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