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30 | 來源: BBC中文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圖像來源,BASE BAHAY,“Base Bahay”利用其水泥竹框架技術,在菲律賓塔克洛班市(Tacloban)帕拉諾格(Palanog)社區建造約20棟房屋。
拉裡表示,2022年巴基斯坦洪災後,世界銀行堅持重建工作必須使用磚與混凝土。“傳統建築技術從未有機會延續或發展。”她說。
不過,世界銀行發言人告訴BBC,在重建工作中廣泛使用竹材等技術,往往受限於實驗室測試與當地建築法規的不足。他們表示:“許多地方法規未納入傳統建築技術的抗災條款,限制竹材等材料的廣泛應用。”
他們補充,在巴基斯坦,竹子的使用受多項因素限制,包括社區接受程度不高、當地工匠缺乏完整的竹建築技能與訓練,以及當地缺乏成熟的竹材處理與測試設施。
不過,世界銀行表示,他們“認可在地化建築技術的價值,包括竹材,這些技術在許多情境下能提供具成本效益、永續且具韌性的解決方案”。
他們舉例指出,1999年地震後,哥倫比亞咖啡產區的重建工作中,壹份由哥倫比亞工程師協會采納的官方指引,明確說明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竹材建築。
拉裡表示,在巴基斯坦,如同在菲律賓與厄瓜多爾壹樣,竹子仍被視為“窮人的材料”。
然而,如今這種觀念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盡管目前大多數竹建築僅限於壹至兩層樓,但建築師們已開始嘗試興建多層甚至高層竹建築,這或許能證明竹子在大規模、高密度結構中的可行性。
劉可偉表示,許多首次接觸竹建築的人往往會被其穩固且具抗災能力所吸引,同時還可以讓他們感到與大自然更緊密的連結。
“當你身處竹屋中,我想你會被那種氛圍感動,”她說,“當你進入壹個自然環境時,你會感到更舒適。”-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