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30 | 来源: 网易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香港、澳门两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学龄前儿童,均以高达近三成的超重率,位列 2019 年的第二、三名 [ 6 ] ,可能是他们日常饮食受到西式快餐和加工零食的影响较多。
作为内地最开放的城市之一,魔都上海也紧跟国际生活潮流,孩子们的营养满格甚至过剩 [ 7 ] 。其学龄前儿童超重率在 2000 年与 2019 年坚守全国第六,并从 22% 涨到了 27.4%。
然而南北梯度仍然存在,2019 年学龄前儿童超重率最高的十个省市里,其余六个均来自北方。
如果再对比 2000 年,不难发现,华北、东北和部分华东地区超重儿童的增长格外明显,其中天津以 6.2 个百分点的增幅领跑全国。
与之相反的是广西,保持着全国最低纪录与最少涨幅,预计到 2030 年,超重学龄前儿童比例也难以突破两成。
具体到全国 354 个城市的统计中,广西和湖南的城市在学龄前儿童超重的长队里分列两端——最低的广西北海仅为 11.3%,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最高的湖南娄底则达到了惊人的 36.3%,是北海的三倍有余。
戏剧性的是,超重率最高的十个城市里,湖南就占据了九个席位,此外上榜的还有山东聊城;而广西的 14 个地级市,清一色稳坐低超重率的安全区 [ 6 ] 。
玄机可能藏在各地的餐桌上。一项针对饮食模式与儿童青少年肥胖关联的研究指出,相比以大米、蔬菜和红肉为主的传统膳食,现代饮食中的加工肉类和油炸食品,有更多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成了给体重加码的主力军 [ 8 ] 。
一代又一代,肥胖是无穷接力赛
对不少儿童青少年来说,超重和肥胖虽不致命,却有机会 " 一胖误终身 "。
咬牙减肥固然让人心累,但更扎心的是,之所以陷入体重超标的泥沼,很多时候是家长 " 提前犯下的错 "。
比如有的小孩还没出生,就被 " 负重前行 "。2025 年发表在《柳叶刀 - 区域健康(西太平洋)》的一项研究指出,和孕期体重增长适中的母亲相比,体重增长过度的母亲,后代更容易超重肥胖 [ 9 ] 。
这背后的机制,可以理解为一场 " 甜蜜的战役 " ——当孕期母体的血糖水平偏高时,大量转运葡萄糖对胎儿发起 " 进攻 ",胎儿被迫分泌更多胰岛素,同时把自己的发育进度条拉长了一截 [ 10 ] 。
父亲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在中国,一个父母体重都超标的小孩,超重肥胖的风险是普通孩子的三倍多 [ 9 ] 。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体重正常的孩子就能掉以轻心。在后天风险因素中,进食速度快的孩子,体重超标的风险达到了正常孩子的 1.91 倍 [ 9 ] 。
这也很好解释:风卷残云之下,大脑还来不及发出饱腹信号,食物就排队进了胃里,很容易摄入过量 [ 11 ] 。要是配上几口小甜水,外加熬夜让代谢系统 " 短路 ",体重想不上涨都难。
可即便如此,面对孩子日渐圆润的脸庞,许多家长还是对体重标准保持灵活的底线——超标不假,但只要有精神、胃口好,就不用太计较;或是先等身高窜一窜,体型自然就匀称了。
只是,和肥胖同行的众多疾病不会因年龄而止步,成年人闻之色变的各类慢性病同样会发生在小孩子身上。-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