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0-31 | 來源: 聯合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大陸首位鋰電池專家將上太空,現年39歲的張洪章將成為中國第壹位電池領域專家進入太空站的研究人員,將搭乘10月31日晚間發射的神舟贰拾壹號上太空,第叁批太空人、首次執行飛行任務的張洪章入選前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澎湃新聞報道,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官網資訊顯示,張洪章於2004年進入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本科畢業後進入大陸化工領域頂尖的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開啟5年碩博連讀的科研生涯。
其碩博期間壹項重要課題是做“高性能、低成本全釩液流電池用離子傳導膜研究”。離子傳導膜是當時依賴進口、成本極高的關鍵材料,張洪章所在的團隊經歷叁、肆年攻關,實現了膜材料結構和性能優化,他作為完成人之壹也榮獲了2012年遼寧省技術發明贰等獎和2014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13年7月起,張洪章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2018年7月起任研究員。
張洪章的研究方向為鋰/硫原電池、低溫動力電池、鉛炭蓄電池、鋰離子混合超級電容器的設計及關鍵材料開發,涉及碳材料、正負極活性物質、隔膜、電解液、集流體與電池結構等領域;全釩液流電池用離子傳導膜的研發,包括離子交換膜、多孔離子傳導膜。其帶領的課題組致力於大規模儲能技術的近、中、長期發展,致力於大規模儲能技術的實用化。
2018年,中國啟動第叁批預備太空人選拔,范圍首次由空軍現役飛行員擴大至相關工業部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航空航太工程技術和科研人員。在太空人類別方面,既包括太空人駕駛員,又包括航太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2020年9月,張洪章作為載荷專家入選為中國第叁批太空人。經全面考評,入選神舟贰拾壹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何謂載荷?航天器上裝載的、直接實現航天器在軌運行任務的儀器、設備、人員、試驗生物及試件等,被稱為有效載荷。載荷專家壹般從載人航太工程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領域的科研人員中選拔,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
據神舟贰拾壹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資訊,按計劃,神舟贰拾壹號太空人乘組在軌期間將新開展27項科學與應用專案,主要針對空間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航太醫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航太新技術等多個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此外,神舟贰拾壹號還將進行面向太空應用的鋰離子電池電化學光學原位研究、太空站在軌智慧算力平台試驗等搭載專案,將為後續開展科學研究提供依據,為在軌應用進壹步奠定基礎。
作為載荷專家,張洪章此次“上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太空站科研實驗。根據張洪章本人透露,他參與的實驗項目,也將在此次神舟贰拾壹號任務中搭載上去。
自1999年神舟壹號成功首飛以來,電源作為飛船的心髒不斷迭代升級。壹套強大的電源系統不僅是太空人的生命保障,也為科學實驗提供穩定能源。神舟飛船的電力來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電池和蓄電池兩部分。
神舟壹號到神舟柒號電源的核心目標,是保障太空人的基本生存和飛船的正常運行,確保飛船“上得去、回得來”。從神舟八號到神舟拾壹號,這個階段在保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開始更加注重提升太空人在太空生活和工作的舒適度。為滿足新的需求,神舟八號電源進行重大升級:供電結構由兩機組升級為叁機組,采用約28%光電轉換效率的叁結砷化镓太陽電池,單組鎘鎳蓄電池容量升級至70安時,鋅銀電池的使用壽命增加100%,整船供電能力突破1800瓦。
這壹升級滿足了飛船與天宮實驗室對接期間的高負載需求,同時,也讓太空人在太空吃上熱飯熱菜成為可能,為太空人的太空生活注入了溫度。-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