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1 | 来源: 桃桃淘电影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胡歌 | 字体: 小 中 大
张居正的逆袭人生
从小镇做题家到大明首辅,张居正满心热忱,一心想爬上高位、造福天下。当他目睹朝中种种弊病之下,官员们只醉心于钻营之道、内阁上下深陷政治斗争时,不免心生气馁。
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年轻气盛的张居正选择回乡,但他逐渐认识到,回避并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帮助自己实现理想,他需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性和政治的阴暗共处。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张居正调整好心态,重返京城,曾经的“愤青”早已变得内敛谦抑,喜怒不形于色。他积累阅历,韬光养晦,耐心等候属于自己的时机。
居正曾经自称别无他长,但能耐烦,这是一句谦虚的话,但是耐烦确是能使居正成功的品德。耐烦的人,对于一切事务,有布置,有步骤。他不会一曝十寒,然而他也不求一劳永逸,只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干。——朱东润 文史学家
隆庆六年,48岁的张居正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此时,内阁中只剩他与首辅高拱二人,面对步步紧逼的高拱,张居正逐渐露出锋芒,与宦官冯保联手,开始展现自己的政治才能。
最终,高拱败下阵来,卸官回乡。张居正登上首辅之位,凭实力演绎了一段逆天改命的传奇。
大明KPI狂人
凭一己之力改写明朝命运
此时的明王朝风气浑浊,官员甚至在朝堂之上大打出手,贪污腐败现象更是十分严重。十岁的万历皇帝、垂帘听政的李太后、自私贪婪的冯保,逢迎自保的庸官,自负的清流君子……朝野上下无人能够改变现状。
张居正决心肩负起重任,为国家致太平,也为个人求不朽。
图源网络
张居正首先要做的,是改变行政效率低下的现状。为此,他提出“考成法”,建立起一套严密的官员考核制度,要求各级官员每日登记工作内容并上报,逐月逐级按完成度开展考察后汇总于内阁,打造了KPI考核体系的雏形。
内阁成为官员体系运转的中枢,这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官员执行能力,官场上下气象一新。
张居正是一个务实的政治家,他深知朝廷积弊已久,要想改革成功必须做出妥协,牢牢地掌握权力。在读书人的风骨与摄政的权力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千方百计赢得皇帝和太后的欢心,对大太监冯保的为非作歹也是数次迁就。
但权力对于张居正来说,只是实现政治愿景的工具;而获得权力的捷径,就是获得“圣心”。
然而“最是无情帝王家”,“圣心”可以成就一个宰相,也可以抹杀一个威胁。久居官场的张居正,当然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却依然心怀一份意气和执着,在自身安危与“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之间,选择了后者。
皇帝的外公贪污了军款,提供的劣质棉衣导致多名戍守长城的士兵冻死,张居正果断地在朝堂之上揭露了皇室的陋行;当万历沉迷酒色时,身为老师的张居正,不畏惧万历的记恨,以代写检讨书《罪己诏》的方式公开批评了他,教育学生要懂得君子之道……
不顾及皇室的脸面、帝王的尊严,更不顾自身和家族的荣辱,哪怕抄家也好,开棺鞭尸也罢,但求给戍边的将士、给国家、给自己一个清清白白的交代。
即便是“圣心”摧毁了一位执拗的改革家,也永远无法消抹张居正在历史星河中的耀眼光芒。-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