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2 | 来源: 读懂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不愁客源的医院,竟然开始批量倒闭了。
2024年我国住院人次3.12亿,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次。居民年住院率达到21.4%,比多数发达国家都要高。
医院人数越来越多,但“印钞机”似乎失灵了。
非公立医院算行业总账是亏损的,公立医院亏损数量占比也近一半。盈利压力下,国内医院出现第一次倒闭潮,仅民营医院,上半年便平均每日关停数量接近7家。
医院倒闭潮,本质上是“政绩工程”难以为继的体现,医院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地方异化为“政绩工程”,通过“医疗名片”吸引财政拨款与投资,甚至作为晋升筹码。
如此,医院越建越多出现过剩,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 7.23 张。而美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床位约为2.8张,英国为2.6张。
以往支撑医院脱离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张来自财政兜底,以及“药品加成“的灰色地带。但这种扩张模式也意味着,决定大部分长尾医院命运的不是患者数量,而是政策风向。
01
老年人多了,医院倒闭潮反而来了
“九月饭卡就没再打钱了。”
一位二甲医院医生在社交媒体上的悄然留言,让医院寒冬一览无遗。
一组宏观数据更能说各地医院的处境: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上查询“医院”,2024年份下和医院破产有关的记录已经高达1200多条。
进入2025年后,医院倒闭速度更快了。
截止今年6月份,全国范围内已有1247家民营医院终止运营,平均每日关停数量接近7家。民营医院的关停率已从2023年的7.2%上升至2024年的19.6%。
民营医院倒的快,公立医院也不能幸免。
据不完全统计,为了缓解经济压力,2025年以来,四川、浙江、安徽、河南、内蒙古、吉林、广东等多地已发生近十起公立医院合并事件。
如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卫健委发布公告,撤销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第二人民医院,组建全新的霍邱县人民医院,甚至同为百年历史的河南省洛阳市第一、第三人民医院也进行了合并。
倒下的医院不仅数量多,质量也称得上“精”。
如宣告投资 20 亿元的鲁西南医院今年正式破产。这家曾号称 "惠及鲁冀豫三省 5000 万群众" 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最终留下 12.6 亿元债务和 600 名被欠薪 8 个月的员工。
还有那段“院长宣布节食,减少欠薪愧疚”的“金句”。
医院出现倒闭潮,核心就是盈利难。
《国家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含公私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营收6760亿,支出8066亿,整体亏损1300亿元。
公立医院中,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参与考核的2508家三级公立医院中,43.5%处于亏损状态,而在2019年,这一比例还不到20%。
如果想找最新数据,会发现官方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了。
医院盈利难,可能与大部分人认知不符。论客单价上,医院一向盯着看病贵的名号,如果不幸遭遇重症,家庭甚至可能返贫。
论行业增长上,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大关,占比达22%左右,年均增长率高达3.7%。而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是全人群的3 - 4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