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2 | 來源: 拾點人物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大家習慣性在網絡搜索疾病信息。《滾蛋吧腫瘤君》劇照
但那只是短暫的心安。當第壹塊多米諾骨牌倒下,對健康的焦慮不斷遷移和升級,充斥在可可的生活中。
先是頸椎不適,可可開始懷疑自己大腦裡有斑塊。而後在壹次體檢中,可可被查出乳腺增生,她開始格外關心自己的乳腺健康,每次經期前的疼痛都被她看作病變的前兆。她頻繁地搜索乳腺癌相關的信息,看網友們如何判斷是否得癌,再被自己的想象嚇到不行。
後來,不只是經期前後,平日裡她的乳腺也開始出現針扎般的刺痛,每壹次都令她如臨大敵。
此前,跟很多年輕人壹樣,可可排斥去醫院。但後來,焦慮壓過了恐懼,她急切地去醫院求壹個結果。醫生告訴她,這種情況很正常,平常不要把情緒壓在心裡,慢慢就會好。
但可可想,萬壹呢?萬壹醫生漏診、儀器出錯這種低概率事件就發生在自己身上呢?
去年伍月,焦慮愈發嚴重的可可幾乎壹休息就往醫院跑。因為之前得過腎盂腎炎,她同時關注著自己尿液的情況,只要顏色、狀態有壹點不對,她就要去做檢查。到最後,醫生已經查無可查,無奈地對她說:“你真的沒啥事。”
腎的問題還沒解決,可可感覺尾巴骨又開始疼了。
她在網上看到壹條帖子,“腿壹直疼,可能是骨癌”。她趕忙去醫院拍了片子,醫生說:“沒事兒,你好著呢。”但為什麼會疼呢?可可不知道,醫生也沒有說。
同為醫院常客的yaya很了解這種心情。“最大的焦慮在於不知道這些疼痛是怎麼回事”。這意味著身體充滿了不確定性,只有去醫院反復求證自己的健康,才能換取短暫的安心。
《我們壹起搖太陽》劇照
今年30歲的yaya是壹名自由攝影師,平常熱愛運動,去年爬了泰山,自認為身體拾分健康。就在爬完泰山沒多久,她打羽毛球時感覺心髒突然快速跳了壹拍,這讓她警覺起來,“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她去醫院檢查,醫生分析,應該是她最近沒休息好。
從那以後,yaya幾乎體驗了疑病焦慮帶來的所有軀體化症狀。
她成了醫院急診常客:心髒早搏,那心髒是不是有問題;突然喘不過氣,她懷疑是肺的問題;手腳麻痹,可能是頸椎的問題;腿部抽筋,可能是腰椎的問題;手上有水泡,這會不會是什麼疑難雜症……
“人的身體居然能有這麼多問題!”yaya做了壹次徹底的全身檢查,包括心髒彩超,各項指數都是正常的。理論上說,她的身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如此多不適的地方。
yaya反復強調“安全感”。從小到大,生病找醫生是壹個很能給予她安全感的行為,但當她需要檢查的項目越來越多,這種安全行為逐漸成為壹種路徑依賴。
她當下是相信醫生的,但她也懷疑,上次的檢查在這壹次是否作數?就像“心電圖也只是當時的30秒,能保證現在身體沒有問題嗎”?
她每次都會問醫生,自己的檢查結果能維持多久,但醫生也有自己的專業和嚴謹,並不會給她滿意的答案。
“醫生的診斷是解藥,但有效期很短。”yaya說。
02
當身體成為焦慮的戰場
李娜的疑病焦慮始於壹次尋常的逛街。
在試內衣時,她發現自己的內衣上有壹個小血滴,警報拉響,她趕忙在網上搜索,“內衣上為什麼會有血”,壹行黑色字體映入眼簾,“極有可能是乳腺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