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3 | 来源: 慕容律师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现实对新人很残酷:他们很多时候做得最多,却最不被看见。《繁花》的古二,不过是把这种日常,暴露在聚光灯下而已。
最常听到的理由是:“新人就该吃亏。” “机会比钱重要。”
这种逻辑,不只存在于影视圈,我所在的法律行业也一样:
干最累的活是新人,熬最晚的夜是新人,但署名、功劳、资源,往往被资深的人拿走。
因为他们有人脉,有平台,有话语权。
而当这种不对等扩大到极限时,新人自然会反抗。
古二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样本。
古二的主张:深度参与,却没有署名
按照古二自己的说法,他深度参与了《繁花》剧本创作,却没拿到编剧署名。他为此拿出了两类关键证据:
1. 多段编剧会议录音
录音显示:
1)王家卫亲口说“骏年拯救了我们”
2)指示古二先搭故事框架,再由秦雯(繁花全剧剧本创作)润色感情戏
3)秦雯对“宝延风波”等金融史料不熟,由古二逐一解释
4)王家卫批评剧本“只有爱来爱去”,要求古二补结构和事件逻辑
5)多条情节线——阿宝金融线、李李复仇线、汪小姐创业线——都有他参与设计的痕迹
这些录音说明他不是打杂,而是做“结构型编剧”的工作。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https://www.xiaohongshu.com/user/profile/61d3efa3000000001000be66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