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11-04 | 来源: 大何日拱一卒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虽然离婚和结婚的大概率不是同一批人,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看,
对于超过半数的人来说,未来都会有比较大的可能会走到离婚那一步。
从数据看,85年那会儿,全国的离婚的才占结婚的5.5%,95年也就11.3%,到08年才20%。
我国的离结比在20%这个水平维大概持了十年,而30%只维持了两年,40%也就两年,到19年就飙升到50%了。
20年到22年这三年比较特殊,特别是21年出台了离婚冷静期政策,把离结比压回到了37%,但23年又回升到47%,24年又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25年的数据应该会比较乐观,因为今年在结婚不要户口本+全国异地通办组合政策下,二三季度的结婚数据都逆势回升(回光返照),大大增加了结婚人数这个分母。
但是部分省份的数据真就有点夸张了,比如东三省的几个老大哥。
到底谁会成为第一个离结比超过90%的省份呢?
先拭目以待。
情况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结婚对数在缩,初婚人数也在萎缩,基数萎了,没有量,也就不用谈什么操作了。
面对这样冰冷的现实,我们也没有坐以待毙,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试图挽回局面。
比如延长婚假,全国现在已经有二十九个省份延长婚假。
山西、甘肃甚至给到了三十天。
但要我说,这更像是一种纸面上的慷慨。
多少人能顶住现实压力,心安理得地休满假期,恐怕要看各自的“八字”够不够硬了。
再比如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取消户口本限制。
这些举措固然便利,却显得有些隔靴搔痒,也完全不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的许多激励措施,更像是一种“预期管理”,总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宏大的改变,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但面对生育窗口期正在快速关闭的90后群体,这种挤牙膏式的补贴,几乎注定要错过最后的时机。
现在每拖一年,就有几百万妇女“断电断水”,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将是未来中国最大的隐患,就像一头悄然而至的灰犀牛。
生育窗口一旦关上,可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了。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年轻人不愿结婚的性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感觉,以2022年为界,初婚人数下降的逻辑已然不同。
在此之前,核心矛盾是“结不起”。-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